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栗裕

增加 407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
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2月5日逝世。
== 章节标题 简介 ==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粟裕
| 图像 =
[[File:4b08c84de84c920f92d0e41adcd47d62.jpg|缩略图|粟裕]][http://img.ifeng.com/hres/200812/05/19/4b08c84de84c920f92d0e41adcd47d62.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so.com/v?ie=utf-8&src=hao_360so&q=%E7%B2%9F%E8%A3%95&correct=%E7%B2%9F%E8%A3%95&cmsid=4cc329c680aab1118bd835e59005ca0b&cmran=0&cmras=0&cn=0&gn=0&kn=43#id=f13f85de5824743c38f4cb539863cbee&itemindex=0&currsn=0&jdx=9&gsrc=1&fsn=103&multiple=0&dataindex=9&prevsn=0 来自360网]]]
| 图像说明 =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and age|YYYY|MM|DD}} <!-- 逝世用: {{Birth date|YYYY|MM|DD}} --> 1907年(丁未年)8月10日| 出生地点 = 湖南会同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YYYY|MM|DD|YYYY|MM|DD}} <!-- 死亡日期在前, 出生 1984年2月5 期在后 --> | 逝世地点 = | 国籍 = | 别名 = 中国 | 职业 = 军事家、革命家 | 知名于 = 《粟裕战争回忆录》<br>、《实战经验录》<br>、《粟裕文选》 <br>
}}
== 人物生平 ==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共中央采纳粟裕的建议,改变太行、山东、华中3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的计划,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
1946年7月中旬,国民党集中正规军50万人,向华东解放区的华中
野战军聚集地发起进攻。粟裕、 [[ 谭震林 ]] 指挥华中野战军19个团3万余人奋起迎击。分两个阶段作战,历时45天,歼灭国民党军6个旅、5个交通警察大队共5.3万人(国民党军五分之二兵力),取得了在内线歼灭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的初步经验,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初期取得的重大胜利之一。 [6]
1947年1月,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先后发起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共歼国民党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其中,1947年5月歼灭国民党号称“王牌军”的整编第74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鲁西南,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大别山,指挥沙土集战役,歼国民党整编第57师,迫使国民军从山东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整编师来援,实现了华东战区由内线向外线、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随即挺进豫皖苏边区。
1948年5月,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在其推辞后任代司令兼代政委。1948年6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
1949年5月20日,粟裕为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副主任。8月2日,华东海军由粟裕指挥。 [
1949年9月中旬-10月中旬,粟裕率领第三野战军代表团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和中央军委召开的军事会议。会议中粟裕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1949年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典礼。毛泽东主席是第一个上前铲土的,粟裕作为第三野战军代表团团长兼首席代表,紧随 [[ 朱德 ]][[ 、贺龙 ]] 之后第四个铲土。
== 建国初期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粟裕历任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激流归大海——回忆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千万里转战》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粟裕战争回忆录》 记录整理: [[ 楚青 ]] 。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1995年8月重印。2005年1月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按需出版,增加了大环境下当时未能出版的第二十章《粟裕谈淮海战役》(该文献20,000字)。
《粟裕军事文集》 主编:孙克骥,《粟裕军事文集》编辑组编,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1991年7月再版重印。
《粟裕论苏中抗战》 《粟裕军事文集》编辑组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版。
1,91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