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065
次編輯
變更
河岳英灵集
,创建页面,内容为“《'''河岳英灵集'''》,中国古代诗歌选集。唐人殷璠编选。成书于天宝十二年(753),今有《四部丛刊》影明翻宋本、汲古阁…”
《'''河岳英灵集'''》,中国古代[[诗歌]]选集。唐人殷璠编选。成书于天宝十二年(753),今有《四部丛刊》影明翻宋本、汲古阁本,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出版,入《唐人选唐诗(十种)》。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中、下3卷,选入唐开元天宝之际上自常建、下至阎防凡24家诗,计234首,今本为228首。编选者以为所选[[诗人]]皆河岳之英灵,故取为书名。全书仿南朝钟嵘《诗品》体例,每一诗人之下,各有对其风格、艺术造诣等方面的简要品评,多有精到之处,历来为后世诗话称引。尤其是书中有《叙》和《集论》,阐述了诗之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对诗歌艺术多有精妙的见解,对齐梁以来诗歌发展中“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轻艳”的微靡夸艳之风多所指责,肯定了开元以降诗歌创作“去伪存真”、“声律风骨始备”的发展走向,因而以“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的选录标准,编选本集以反映和张扬盛唐诗歌的主要面貌,开后世以选诗标举其论诗宗旨之先河。书中入选有这一时期的主要诗人如李白、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储光羲、常建等的代表诗篇,表现了编选者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本书不仅具有反映盛唐诗歌主要成就和面貌的阅读欣赏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理论参考价值。对后世很有影响,多有著录、抄刻、引述,为唐人选唐诗多种中历被重视、称举的一种。清代王士禛编有《河岳英灵集选》1卷,入《十种唐诗选》本。
==作者介绍==
殷璠,丹阳(今属[[江苏]])人,字号、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ref>[https://www.docin.com/p-2901595.html 文献的概念],豆丁网,2008-11-13</ref>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书以专著为主,少数是全集、选集,以及在科学上有开创性的[[论文]]<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8a8612390100wqio.html 著作与论文的优势对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f>,公认的有很高价值的单篇[[文学]]作品。以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为主要对象。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中、下3卷,选入唐开元天宝之际上自常建、下至阎防凡24家诗,计234首,今本为228首。编选者以为所选[[诗人]]皆河岳之英灵,故取为书名。全书仿南朝钟嵘《诗品》体例,每一诗人之下,各有对其风格、艺术造诣等方面的简要品评,多有精到之处,历来为后世诗话称引。尤其是书中有《叙》和《集论》,阐述了诗之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对诗歌艺术多有精妙的见解,对齐梁以来诗歌发展中“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轻艳”的微靡夸艳之风多所指责,肯定了开元以降诗歌创作“去伪存真”、“声律风骨始备”的发展走向,因而以“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的选录标准,编选本集以反映和张扬盛唐诗歌的主要面貌,开后世以选诗标举其论诗宗旨之先河。书中入选有这一时期的主要诗人如李白、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储光羲、常建等的代表诗篇,表现了编选者很高的[[艺术]]鉴赏力。本书不仅具有反映盛唐诗歌主要成就和面貌的阅读欣赏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理论参考价值。对后世很有影响,多有著录、抄刻、引述,为唐人选唐诗多种中历被重视、称举的一种。清代王士禛编有《河岳英灵集选》1卷,入《十种唐诗选》本。
==作者介绍==
殷璠,丹阳(今属[[江苏]])人,字号、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为书籍文献<ref>[https://www.docin.com/p-2901595.html 文献的概念],豆丁网,2008-11-13</ref>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选收[[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的各个学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书以专著为主,少数是全集、选集,以及在科学上有开创性的[[论文]]<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8a8612390100wqio.html 著作与论文的优势对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f>,公认的有很高价值的单篇[[文学]]作品。以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为主要对象。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