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随园诗话

增加 3,234 位元組, 2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随园诗话'''》,中国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袁枚著。最早有乾隆庚戌(1790)和壬子(1792)年间的随园自刻本,略…”
《'''随园诗话'''》,中国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袁枚著。最早有乾隆庚戌(1790)和壬子(1792)年间的随园自刻本,略后又有福建总督伍拉纳之子的批本问世。196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之一出版,1982年重版时增辑了批本批语。

本书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内容简介==

本书16卷, 《补遗》10卷,共约55万字,其中心思想是“性灵”说。所谓“性灵”,亦即真感情,真性情。针对当时沈德潜的“格调说”和翁方纲的“肌理说”,袁氏指出:“诗者,人之性情也”(《补遗》卷1),“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诗话》卷5),因此,“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同上,卷1)。性灵是本,格律、肌理只是末;甚至说,只要情真意新,即使“不能作甘言,便作辣语荒唐语,亦复可爱”(《补遗》卷10)。袁氏以性灵为本,同时又提出诗以“识为最先”(《诗话》卷3)和“用笔构思全凭天分” (同上卷15)的思想,将性灵、天分和学识结合起来,并以性灵、天分为先天条件,以学识为后天努力。这体现出作者吸取[[清代]]某些现实主义美学因素,以充实“性灵”说的自觉意图。另外,在情与景、我与古等关系问题上作者也表现出重“我”重“情”的倾向。袁枚在本书中论述的性灵说是明代公安派、竟陵派性灵说的进一步发展,它以十分鲜明的批判性和现实性深化了自明中叶以来崛兴的近代浪漫主义美学思潮。

==作者介绍==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进士。以诗文名于时,世称随园先生。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等。

==相关信息==

名著是书籍中的精华。它标志着人类认识发展的水平,影响乃至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乃至支配[[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ref>[https://www.sohu.com/a/212889085_623786 2017年,有哪些科技著作值得一读?《连线》杂志为你推荐这些!],搜狐,2017-12-26</ref>。《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筛选出价值高、作用大、影响广的一万部[[名著]],把它们汇集一起,根据科学文化知识体系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门别类,并逐部作出精要的诠释。可以说,这是对科学文化的一次总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科学文化建设[[工程]]。这部辞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书]]<ref>[http://www.doc88.com/p-806989508816.html 工具书是一种按某种体例编排的专供查找特定资料而不是供系统阅读的书籍],道客巴巴,2012-03-29</ref>。

==视频==
===<center> 随园诗话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随园诗话》品读会(01)</center>
<center>{{#iDisplay:l07968bu6xp|560|390|qq}}</center>

<center>南京品读会 随园诗话品读会05</center>
<center>{{#iDisplay:n07987crlhd|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248,92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