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681
次編輯
變更
创建页面,内容为“《'''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中国大地构造和区域地质构造专著。黄汲清(见“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著。1945年用…”
《'''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中国]]大地构造和区域地质构造专著。黄汲清(见“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著。1945年用英文刊于前中央地质调查所地质专报甲种第20号。1952年译成俄文在苏联出版。1954年译成中文,由地质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约14万字,分4部分。第1、2章为第1部分,简要地叙述了作者对造陆作用、造山作用、褶皱作用的类型,造山轮回及其分类等大地构造基本问题方面的理论概念。第3—8章为第2部分,按造山时期论述了中国的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其中包括前寒武纪地块,加里东运动和加里东构造带,华力西运动和华力西构造带。与其他西方学者不同,作者把阿尔卑斯造山运动进一步划分为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及其构造带。这些中生代的造山运动对中国地质构造具有特殊的意义。第9、10章为第3部分,是对中国构造分析的总结:一方面按照历史的程序通过古构造的分析概述了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史,作者称之为历史分析方法。另一方面从空间上概括了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格架,其中涉及了[[地壳]]中软性地带和硬性地带在造山作用中的相互关系;地槽的褶皱和迁移;弧形褶皱带的成因;构造线及其主要构造型式。提出了中国乃至亚洲存在3个主要构造型式,即太平洋式、古亚洲式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式。第4部分第11章,论述了不同造山运动期的火成岩活动,从时间和空间上探讨了大地构造与金属矿产的生成关系——成矿时期和成矿区域,重点论述了中国东部的成矿时期和成矿区域。
本书是论述中国大地构造的经典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文中所述及的大地构造观点、方法及划分的大地构造单位被广泛引用,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工具书的特点==
1、从编辑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检索而非通读<ref>[http://www.rmsznet.com/video/d187756.html 工具书,绝不像你想的那样简单],人民数字联播网,2020-05-13</ref>。
2、从编排方法而言,[[工具书]]总是按某种特定体例编排,以体现其工具书性,易检性。
3、从内容而言,广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识]]、信息比较成熟可靠,叙述简明扼要,概括性强<ref>[https://www.docin.com/p-1459297077.html 工具书的特征],豆丁网,2016-02-17</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内容简介==
本书约14万字,分4部分。第1、2章为第1部分,简要地叙述了作者对造陆作用、造山作用、褶皱作用的类型,造山轮回及其分类等大地构造基本问题方面的理论概念。第3—8章为第2部分,按造山时期论述了中国的主要地质构造单位,其中包括前寒武纪地块,加里东运动和加里东构造带,华力西运动和华力西构造带。与其他西方学者不同,作者把阿尔卑斯造山运动进一步划分为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及其构造带。这些中生代的造山运动对中国地质构造具有特殊的意义。第9、10章为第3部分,是对中国构造分析的总结:一方面按照历史的程序通过古构造的分析概述了中国大地构造的发展史,作者称之为历史分析方法。另一方面从空间上概括了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格架,其中涉及了[[地壳]]中软性地带和硬性地带在造山作用中的相互关系;地槽的褶皱和迁移;弧形褶皱带的成因;构造线及其主要构造型式。提出了中国乃至亚洲存在3个主要构造型式,即太平洋式、古亚洲式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式。第4部分第11章,论述了不同造山运动期的火成岩活动,从时间和空间上探讨了大地构造与金属矿产的生成关系——成矿时期和成矿区域,重点论述了中国东部的成矿时期和成矿区域。
本书是论述中国大地构造的经典著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文中所述及的大地构造观点、方法及划分的大地构造单位被广泛引用,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工具书的特点==
1、从编辑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检索而非通读<ref>[http://www.rmsznet.com/video/d187756.html 工具书,绝不像你想的那样简单],人民数字联播网,2020-05-13</ref>。
2、从编排方法而言,[[工具书]]总是按某种特定体例编排,以体现其工具书性,易检性。
3、从内容而言,广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识]]、信息比较成熟可靠,叙述简明扼要,概括性强<ref>[https://www.docin.com/p-1459297077.html 工具书的特征],豆丁网,2016-02-17</ref>。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