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消費模式

增加 5,359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消費的社會模式是指消費的社會組織形式。
**是個體消費還是群體消費,是自給性消費還是商品性消費,是經濟合理性消費還是浪費性消費等都屬於消費的社會模式,體現特定的社會消費關係性質。
*消費有時俗稱花錢、買東西等,是人類社會特有,指人類通過貨幣購買有形或無形商品或服務,並從中得到個人慾望滿足。**人類消費模式活動或許是心血來潮的行為(例如人們路過餐廳,挑起食慾),也可能對某些消費習以為常(例如一些家庭每天都買報紙),然而消費或者購買牽涉到非常複雜的決策過程,消費者根據他的收入、個人喜好、社會習俗、甚至身邊朋友、家人購買行為對消費者本人產生影響。**有些消費本身也是帶有「不可避免」性質的,例如購買食物解決溫飽問題;有些消費則具可選性,例如購買金銀首飾和私人汽車。**如果被購買的是昂貴貨品,還會驅使消費者做出貨品和替代品之間的比較,才會出現消費的行為。*消費模式融合了心理學、社會學、社會人類學,市場學和經濟學的元素,試圖了解買方的決策過程,包括個人及團體:例如情緒如何影響購買行為。===網購改變了消費模式===*雙11這一天對廣大網民的意義,就是一年一度的淘寶減價購物節,一天破千億的營業額足證人們多麼熱衷於網購。**網購成了消費行為的新趨勢,但它的影響不僅僅止於商家和消費者,而是整個社會多個範疇的發展都漸漸被改變,包括我們的下一代。*統計處數據顯示,本港十五歲以上、曾在過去一年作網上購物的人,在2018年有三成多(35.8%),約有220萬人,比2016年的170萬人(27.8%)增加八個百分點。*新傳媒集團調查報告:大部分受訪者認為網購不受地域、時間限制,更容易格價。**有九成九的人(99.03%)表示滿意在網上平台購物,當中有八成三人(83.93%)認為網購沒有「看完不買」的壓力,所以認為網購有效提升快樂指數,令許多人(79.24%)感到滿足。*營HKTVMALL的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整個消費者行為正在改變,三年內無人會落街買東西了!難道你喜歡拿着一包八公斤的米返屋嗎?可樂要見到實物才敢買?洗衣液要摸過才肯買?不會啊!*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席教授冼日明:香港人愈來愈習慣通過「淘寶」等平台在內地購物,因為近年香港的網上交易系統不斷進步,加上在內地網站購物較便宜,因而吸引到更多港人光顧。*十一月十一日本是個平凡的日子,但多年前被「淘寶」打造成網購特價貨品的節日後,成為大眾關注的大日子。**去年的雙十一才開始兩分零五秒,交易額已衝破一百億元人民幣⋯⋯因此,說「淘寶」是網購的代名詞,一點也不誇張;*看外國的亞馬遜(Amazon)這個網購業的佼佼者,其創辦人貝索斯正是當今全球首富。 *這些企業的成長、壯大,正正就是網購愈來愈流行的發展史。*以前要每逢聖誕、新年等節日,在節日商品化的影響下,才能見識網購的威力,如今網上購物愈見流行,其發展趨勢快速而且增幅大,且看看以下數據:*全球電商商業解決方案提供商Pitney Bowes發布的《2018年全球電商研究報告》,在訪問了全球十二個主要市場的一萬三千名消費者,及英美澳等共六百五十家零售商後,發現全球九成四的消費者都有網購經驗,三成五人至少每周進行一次網購。**特別要注意的是,人們網購的頻密程度增加了,例如在美國,每周至少進行一次綫上購物的人有百分之三十,較前一年的百分之十九大幅增加。*根據Mastercard在去年六月公布的網上購物調查報告顯示,網上購物在亞太區已是大勢所趨。*去年底公布的PayPal香港跨境消費者調查顯示,2020年前,香港網購市場消費總額將達至五百五十四億元,而接近一半的受訪本港網購消費者表示,未來十二個月內將會提高網購消費額。*網上購物是大趨勢愈來愈多商家和消費者的參與,使其發展亦掀動了社會的其他板塊。*營商模式轉變,因為租或購置商鋪作為實體店,以及聘請前綫銷售人員已非必須,做生意的成本減少,更容易進入市場;*新職業隨之興起,例如協助產品推銷的網紅、KOL、YouTuber等;*因為消費行為改變,使既有行業得到了新發展,例如物流業不再只是協助廠商運貨給零售商,而送遞貨品給消費者的業務需求大增。*網購依賴互聯網來運作,所以大眾對網絡服務的要求愈來愈高,包括要有穩定的網絡信號、快捷的傳送速度等等,因此,促使網絡科技的研發,好像5G的出現就使人十分期待;*網上付款是網購的重要一環,由於涉及金錢和個人資料,所以安全的網上支付系統成為近年資訊科技界努力開發的目標,例如本港金管局去年就推出「轉數快」(FPS),全面連接各銀行的實時支付平台,人們可以跨越銀行、時間限制去轉帳付款,方便不少網購小店的運作;*網購流行增加了對物流服務的需求,物流業亦致力研究科技在業務中的應用,例如以人工智能(AI)作存倉管理,或利用無人機去搬運貨品等等。
[[Category:500 社會科學總論]]
[[Category:503 社會科學教育及研究]]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