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理查德·塞勒

增加 123 位元組, 5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什麼是[[行為經濟學]]?先認識這個概念—[[損失厭惡],其背後隱藏著同一種心理效應 — [[禀賦效應]]。
==='''[[損失厭惡]] :寧願得不到,也不願失去]]'''===
舉一些例:
* 假設你今天早上出門上班時的「心情滿意值」是100,忽然,你撿到一個大皮夾子,裡面有100元錢,「心情滿意值」迅速上升50%,達到 150。可是樂極生悲,你遲到了,扣工資100元,「心情滿意值下降 50%,變成 75。一得一失,錢沒有任何變化,但「心情滿意值」卻從100變成75。
[[理查德•塞勒]]說,這就是「[[禀賦效應]]」:當你擁有一樣東西之後,你對這樣東西的評價會高於你沒有擁有它時。「[[禀賦效應]]」是「[[損失厭惡]]」心理造成的,因為「失去這千元薪水」的痛苦,大於「得到千元」(等同於五天年假)的開心。「[[禀賦效應]]」會讓我們做出不理性的選擇。
==='''[[2倍獲得的快樂才能抵消損失的痛苦!]]'''===
 
==='''[[為什麼窮人更窮,富人更富?]]'''===
7,4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