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741
次編輯
變更
麻栗坡县
,無編輯摘要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区占总面积的99.9%,坝区占0.1%。境内有老君山、天平山、大黑山、关告大山四大山系,盘龙河、畴阳河、八步河、南利河四大水系。山脉为南北走向, [[ 河流 ]] 为西北东南走向。地貌具有山河相间、类型繁多、起伏较大的特点。海拔最高点是 [[ 老君山 ]] 主峰2579米,最低点是盘龙河出入境国家级天保口岸107米。境内河流属红河支流,经越南汇入泸江注入北部湾海域。主要河流有盘龙河、畴阳河、八布河、南利河。地处亚热带和温带交界处,北回归线横穿县境,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7.6℃,年 [[ 降水 量1051量]]1051.3毫米,无霜期349天。名胜古迹有大王岩、小河洞、马达石碉、大坪公园、太平庄、营盘山。
==历史沿革==
麻栗坡,以附近 [[ 生产 ]] 麻栗树,而街市适建于山坡得名。 [[ 西汉 ]] 元鼎六年(前111年)属牂牁郡都梦县, [[ 东汉 ]] 属益州牂牁郡。三国蜀汉属益州兴古郡。西晋至南朝梁为都唐县地,隶宁州兴古郡。北朝周属南宁州。隋属南宁州总管府。唐初属岭南道僚子部,唐南诏国属通海都督辖地。宋大理国属最宁府矣尼迦部。元为临安路之矣尼迦部。
明为八寨长官司地:古木称古木土司、八寨称那更土司、开化称教化土司、安南里称安南土司、江那称江那土司、江外称弄旺土司、东安里称牛羊土司、乐龙称乐龙土司,隶临安府阿迷州。 [[ 崇祯 ]] 十七年(1644),八寨那更土司龙上登进京受职,封为三长官司,管辖教化、古木、牛羊三土司。
清 [[ 康熙 ]] 五年(1666)8月,设开化府,将牛羊改为东安里,古木司改为逢春里,那更司改为水平里,教化司改为开化本城里,江那司改为江那里,安南司改为安南里,旺弄司改为旺弄里,乐龙司改为乐龙里,八里均归开化通判治理。 [[ 雍正 ]] 七年(1730)12月,置文山县。嘉庆二十四年(1819)6月,置安平厅。 [[ 道光 ]] 二年(1822)3月,析文山县属东安、逢春、永平三地入安平厅,今麻栗坡属东安里。
明末清初,越南黎氏王朝乘中国内乱之机,强占了都龙、南丹地区, [[ 康熙 ]] 二十年(1683),又占领了芹菜塘、南狼(今南温河、瓦渣)等地区,并在这些地区建立土司制。为应对以上形势,清政府于 [[ 雍正 ]] 年间,在沿边一线的者斌、普梅、牛羊等地设讯;乾隆年间,又在东安、马达、磨山设讯。光绪十二年(1886)在麻栗坡街头设司衙门。
1949年3月,麻栗坡县 [[ 解放 ]] ,废除对汛督办特别行政区建置,成立麻栗坡县人民民主政府筹办处,6月成立马列坡县人民政府。1950年5月31日,政务院批准:撤销麻粟坡对讯督办区,设立麻粟坡市(1950年6月10日 [[ 云南省人民政府 ]] 批准),属文山专区。1955年1月3日,国务院批准:麻粟坡市改为麻粟坡县,县等列为丙等,由文山专区领导监督。1960年9月13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撤销麻栗坡县,将原麻栗坡县的 [[ 行政区域 ]] 并归西畴县(1958年11月撤并)。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15次会议决定:恢复麻粟坡县,以合并于西畴县的原麻粟坡县行政区域为麻粟坡县的行政区域(1961年10月分置)。
1996年,全县人口259569人,其中男性135303人,占总人口52%; [[ 少数民族 ]] 人口103233人,占总人口的39%。面积2334平方千米。辖3个镇、9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麻栗镇、大坪镇、董干镇、马街乡、新寨乡、铁厂乡、六河乡、杨万乡、八布乡、下金厂乡、南温河乡、猛硐瑶族乡。
2000年 [[ 第五次人口普查 ]] ,麻栗坡县常住总人口总人口267986人,其中:麻栗镇53010人,大坪镇17182人,董干镇33321人,南温河乡19657人,猛硐瑶族乡14158人,下金厂乡10842人,八布乡20888人,六河乡20666人,杨万乡12825人,铁厂乡27222人,马街乡26730人,新寨乡11485人。
2010年 [[ 第六次人口普查 ]] ,麻栗坡县常住总人口277960人,其中:麻栗镇54511人,大坪镇24568人,董干镇46544人,天保镇20109人,猛硐瑶族乡15303人,下金厂乡10748人,八布乡20387人,六河乡16121人,杨万乡16406人,铁厂乡27914人,马街乡25349人。
2014年, [[ 天保镇 ]] 、董干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