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542
次編輯
變更
和田县
,無編輯摘要
地处喀喇昆仑山北麓, [[ 塔克拉玛干沙漠 ]] 南缘,玉龙喀什河与喀拉喀什河之间。地势自南向北倾斜。大致可分为四个地貌单元:南部高山区、山前起伏带、中部山前冲积扇平原区、北部冲积沙漠平原。属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四季分明,夏长秋短,春季多风,冬不严寒,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12.2℃,年均降水33毫米。是世界三大 [[ 玉石 ]] 产地之一,也是 [[ 世界 ]] 羊脂玉和仔玉的少量产地之一。315国道穿过县境。景点有英艾日克水库、沙漠生态墙、千里葡萄长廊、700年核桃树王公园、500年无花果王百味仙果园、喀河渠首、王蔚纪念馆、改水纪念碑、和田──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地毯一条街等。古迹有约特干遗址、米力克阿瓦提遗址、布盖乌依里克、库玛尔册石窟、阿其克古堡、普基古堡、居玛麻扎古墓群等。
==历史沿革==
1913年置和阗县。曾称豁旦、五端、忽炭,均系同名异译。一说源自于阗,于阗系古代尉迟部落名。一说系藏语,意为“玉邑”。一说为印地语“栅栏”、“牲畜圈”,或“碉堡”之意。《 [[ 大唐西域记 ]] 》称瞿萨旦那,系梵语“地乳”之意。1959年将和阗简化为和田。
和田历史悠久, [[ 汉代 ]] 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两汉书、《魏书》、《隋书》、《 [[ 新唐书 ]] 》、《旧唐书》、《新五代史》、《旧五代史》、《宋史》、《明史》皆称于阗。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唐上元二年(675年)置毗沙都督府,隶属安西都护府。置于阗镇,为安西四镇之一。地当吐蕃要冲。《新唐书》称作西山城。北宋属喀喇汗王朝,南宋属西辽。 [[ 元代 ]] 为察合台阿鲁忽的封地,曾设置斡端宣慰使元帅府。明朝复称于阗。清 [[ 乾隆 ]] 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设和阗办事大臣,辖额里齐、哈拉哈什、玉珑哈什、齐尔拉、克勒底雅、塔克等六城。光绪九年(1883年)置和阗直隶州,州治额里齐(伊里齐),隶喀什噶尔道。1913年改直隶州为和阗县。1920年置和阗道,和阗县属和阗道。1928年属和阗行政区,1943年属和阗督察专区。1950年属和阗专区。1959年和阗县改名和田县。1977年后属和田地区。
1996年,和田县辖1个镇、11个乡:巴格其镇、吐沙拉乡、布扎克乡、拉依喀乡、朗如乡、罕艾日克乡、英阿瓦提乡、色格孜库勒乡、英艾日克乡、伊斯拉木阿瓦提乡、塔瓦库勒乡、喀什塔什乡。县 [[ 政府 ]] 驻和田市区。
2000年 [[ 第五次人口普查 ]] ,和田县常住总人口261498人,其中:巴格其镇46254人、吐沙拉乡40394人、罕艾日克乡35508人、英阿瓦提乡19208人、英艾日克乡6611人、布扎克乡23722人、拉依喀乡25065人、朗如乡14912人、塔瓦库勒乡21340人、伊斯拉木阿瓦提乡15012人、色格孜库勒乡7961人、喀什塔什乡5511人。
2003年,和田县总 [[ 面 积41403积]]41403.17平方千米,总 [[ 人 口276295 口]]276295 人。辖1镇11乡:巴格其镇、吐沙拉乡、罕艾日克乡、英阿瓦提乡、英艾日克乡、布扎克乡、拉依喀乡、郎如乡、塔瓦库勒乡、依斯拉木阿瓦提乡、色格孜库勒乡、喀什塔什乡。县政府驻和田市。
2006年,将和田县吐沙拉乡划归和田市管辖。
2010年 [[ 第六次人口普查 ]] ,和田县常住总人口269941人,其中:巴格其镇57153人,罕艾日克乡43751人,英阿瓦提乡23624人,英艾日克乡10253人,布扎克乡27137人,拉依喀乡29032人,朗如乡16505人,塔瓦库勒乡26983人,伊斯拉木阿瓦提乡19828人,色格孜库勒乡9576人,喀什塔什乡6099人。
2012年,撤销罕艾日克乡,设立罕艾日克镇(新政函[2012]27号);设立吾宗肖乡,乡 [[ 政府 ]] 驻塔西力克村(新政函[2012]82号)。调整后,全县辖2个镇、10个乡:巴格其镇、罕艾日克镇、英阿瓦提乡、英艾日克乡、布扎克乡、拉依喀乡、朗如乡、塔瓦库勒乡、伊斯拉木阿瓦提乡、色格孜库勒乡、喀什塔什乡、吾宗肖乡。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