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秦孝公

增加 248 位元組, 5 年前
为政举措
==='''变法图强'''===
战国初期, [[ 秦国 ]] 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地还没有得到开发,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各国。 [[ 秦孝公 ]] 即位之后,深感"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决心变法图强,下达[[《求贤令》]]。 [[ 商鞅 ]] 在此背景之下来到 [[ 秦国 ]]
变法之争结束后, [[ 秦孝公 ]] 于公元前359年命 [[ 商鞅 ]] [[ 秦国 ]] 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垦草令》]]在 [[ 秦国 ]] 成功实施后, [[ 秦孝公 ]] 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 [[ 秦国 ]] 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增加连坐法法律,轻罪用重刑;废除旧世卿世禄制, 奖励军功,颁布军功爵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等 。[[咸阳]](今 [[ 陕西省 ]][[ 咸阳市 ]] 东北)位于 [[ 关中 ]] 平原中部,北依 [[ 高原 ]] ,南临 [[ 渭河 ]] ,顺 [[ 渭河 ]] 而下可直入 [[ 黄河 ]] [[ 终南山 ]] [[ 渭河 ]] 之间可直通[[函谷关]]。为便于向 [[ 函谷关 ]] 以东发展, [[ 秦孝公 ]] [[ 秦孝公 ]] 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命 [[ 商鞅 ]] 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 [[ 栎阳]](今 [[ 陕西省 ]][[ 渭南市 ]][[ 富平 ]] 县东南)迁至 [[ 咸阳 ]] ,同时命 [[ 商鞅 ]] [[ 秦国 ]] 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
==='''击败 [[ 魏国]]'''===
收复 [[ 河西 ]] 失地,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是[[秦献公]]、 [[ 秦孝公 ]] 两代国君的愿望。 [[ 秦孝公 ]] 八年(公元前354年), [[ 秦孝公 ]] 趁魏军主力出击之机,派军队偷袭[[魏国]],大败魏军,并占领 [[ 少梁 ]] 。同年, [[ 秦孝公 ]] 命[[公孙壮]]率军攻打 [[ 韩国 ]] ,插入魏、韩两国交界地区。
[[ 秦孝公 ]] 九年(公元前353年), [[ 秦孝公 ]] [[ 魏国 ]] 国内空虚之机,于前352年任命[[商鞅]]为大良造,率兵长驱直入,包围 [[ 魏国 ]] 并占领[[魏国]]旧都[[安邑]](今 [[ 山西省 ]][[ 夏县 ]] 西北)。 [[ 秦孝公 ]] 十一年(公元前351年), [[ 商鞅 ]] 又率兵包围并占领[[固阳]]。 [[ 秦孝公 ]] 二十一年(公元前341年), [[ 魏国 ]] 在[[马陵之战]]遭受 [[ 齐国 ]] 重创,主将[[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 [[ 秦孝公 ]] 采纳 [[ 商鞅 ]] 的建议,决定趁 [[ 魏国 ]] 实力尚未恢复之机,大举攻魏。 [[ 秦孝公 ]] 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秦再次攻魏,在 [[ 岸门]](今 [[ 山西省 ]][[ 河津市 ]] 南)击败魏军,俘其主将[[魏错]]。同年, [[ 秦国 ]] 联合 [[ 大荔戎 ]] 包围了 [[ 魏国 ]] [[ 郃阳]](今 [[ 陕西省 ]][[ 合阳 ]] 县东南)。
=='''因病去世'''==
11,45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