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秦孝公

增加 724 位元組, 6 年前
大事件
=='''大事件'''==
===''' [[ 河西 ]] 之战'''===
收复 [[ 河西 ]] 失地,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是[[秦献公]]、 [[ 秦孝公 ]] 两代国君的愿望。早在 [[ 秦献公 ]] 时期, [[ 秦国 ]] [[ 魏国 ]] 为争夺河西地区发生多次战争,其中 [[ 秦国 ]] [[ 洛阴]](今 [[ 陕西省 ]][[ 大荔 ]] 县西南)、 [[ 石门山]](今 [[ 山西省 ]][[ 运城市 ]] 西南)、 [[ 少梁]](今 [[ 陕西省 ]][[ 韩城市 ]] 西南)三场战役中取得胜利。经过 [[ 商鞅 ]] 两次变法后的 [[ 秦国 ]] 国力强大,具备了收复 [[ 河西 ]] 地区的能力<ref>《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秦献公)十九年,败韩、魏洛阴。</ref><ref>《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秦献公)二十一年,章蟜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ref><ref>《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赵成侯)十三年,秦献公使庶长国伐魏少梁。</ref>。
[[ 秦孝公 ]] 八年(公元前354年), [[ 赵国 ]] 入侵 [[ 魏国 ]] 的盟国 [[ 卫国 ]] ,夺取漆及 [[ 富丘]](均在今 [[ 河南省 ]][[ 长垣 ]] 县)两地。<ref>《古本竹书纪年·魏纪》:梁惠成王十六年,邯郸伐卫 ,取漆富丘,城之。</ref> 此举招致了 [[ 魏国 ]] 的干涉, [[ 魏国 ]] 出兵助卫,包围赵都 [[ 邯郸]](今 [[ 河北省 ]][[ 邯郸市]])<ref>《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赵成侯)二十一年,魏围我邯郸。</ref>。 [[ 秦孝公 ]] 趁魏军主力出击之机,派军队偷袭 [[ 魏国 ]] ,进攻魏 [[ 河西 ]] 长城重要据点元里(今 [[ 陕西省 ]][[ 澄城 ]] 县南),大败魏军,歼灭守军七千人,并占领 [[ 少梁]]<ref>《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秦孝公)八年,与魏战元里,斩首七千,取少梁。</ref>。 同年, [[ 秦孝公 ]] [[ 公孙壮 ]] 率军攻打 [[ 韩国 ]] ,包围 [[ 焦城]](今 [[ 河南省 ]][[ 三门峡 ]] 市西),但没有攻克,占领上枳、 [[ 安陵]](今 [[ 河南省 ]][[ 鄢陵 ]] 县北)、 [[ 山氏]](今 [[ 河南省 ]][[ 新郑 ]] 市东北)并筑城,插入魏、韩两国交界地区<ref>《古本竹书纪年·魏纪》: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孙壮率师伐郑,围焦城,不克。秦公孙壮率师城上枳、安陵、山氏。</ref>。
[[ 秦孝公 ]] 九年(公元前353年),[[齐军]]与[[宋国]]景敌、 [[ 卫国 ]][[ 公孙仓 ]] 所率部队会合,围攻 [[ 魏国 ]] 的[[襄陵]](今 [[ 河南省 ]][[ 睢县]])。 此时魏军主力已攻破[[赵国]]首都[[邯郸]],但在[[桂陵之战]]被前来救援 [[ 赵国 ]] [[ 齐国 ]] 军队击败, [[楚宣王]]也派大将景舍率兵救援 [[ 赵国 ]] ,夺取了 [[ 魏国 ]][[ 睢水 ]] [[ 濊水 ]] 之间的土地。 [[ 秦孝公 ]] [[ 魏国 ]] 国内空虚之机,于 [[ 秦孝公 ]] 十年(公元前352年)任命 [[ 商鞅 ]] 为大良造,率兵长驱直入,包围 [[ 魏国 ]] 并占领 [[ 魏国 ]] 旧都[[安邑]](今 [[ 山西省 ]][[ 夏县 ]] 西北) 。 [[ 魏惠王 ]] 急忙派军队在上郡要地 [[ 固阳]](即 [[ 定阳 ]] ,今 [[ 陕西省 ]][[ 延安市 ]] 东)以东修建 [[ 崤山 ]] 长城(东南起 [[ 崤山 ]] ,西北至 [[ 黄河]]),以阻止秦军的进攻。 [[ 秦孝公 ]] 十一年(公元前351年), [[ 商鞅 ]] 又率兵包围并占领 [[ 固阳 ]]
===='''元里之战'''====
前354年,[[赵国]]入侵 [[ 魏国 ]] 的盟国 [[ 卫国 ]] ,夺取漆及[[富丘]](均在今 [[ 河南省]][[长垣县]])两地。<ref>《古本竹书纪年·魏纪》:梁惠成王十六年,邯郸伐卫 ,取漆富丘,城之。</ref>此举招致 [[ 魏国 ]] 的干涉, [[ 魏国 ]] 出兵助卫,包围赵都[[邯郸市]]| [[ 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ref>《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赵成侯)二十一年,魏围我邯郸。</ref> [[ 秦孝公 ]] 趁魏军主力出击之机,派军队偷袭 [[ 魏国 ]] ,进攻魏 [[ 河西 ]] 长城重要据点[[元里]](今 [[ 陕西省 ]][[ 澄城 ]] 县南),大败魏军,歼灭守军七千人,并占领 [[ 少梁 ]] 。<ref>《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秦孝公)八年,与魏战元里,斩首七千,取少梁。</ref>同年, [[ 秦孝公 ]] 命[[公孙壮]]率军攻打 [[ 韩国 ]] ,包围[[焦城]](今 [[ 河南省]][[三门峡市]]西),但没有攻克,占领[[上枳]]、[[安陵]](今 [[ 河南省]][[鄢陵县]]北)、[[山氏]](今 [[ 河南省]][[新郑市]]东北)并筑城,插入魏、韩两国交界地区。<ref>《古本竹书纪年·魏纪》: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孙壮率师伐郑,围焦城,不克。秦公孙壮率师城上枳、安陵、山氏。</ref>
==='''秦魏讲和'''===
[[ 秦孝公 ]] 十年(公元前352年),[[魏惠王]]调用[[韩国]]的军队击败包围襄陵的[[齐]]、[[宋]]、[[卫]]联军,[[齐国]]被迫请[[楚国]]大将[[景舍]]出面调停,各国休战<ref>《古本竹书纪年·魏纪》:(梁惠成王)十八年, 惠成王以韩师败诸侯师于襄陵。齐侯使楚景舍来求成。公会齐、宋之围。</ref>。 [[ 秦孝公 ]] 十一年(公元前351年),[[魏惠王]]与[[赵成侯]]在 [[ 漳河 ]] 边结盟,撤出 [[ 赵国 ]] 首都 [[ 邯郸 ]] [[ 魏国 ]] 陆续与各国和谈后,集中兵力向西反攻,夺回[[安邑]]并包围[[固阳]]。 为争取时间在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 [[ 秦孝公 ]] 于前350年与 [[ 魏惠王 ]] [[ 彤地]](今 [[ 陕西省 ]][[ 华县 ]] 西南)会盟修好,缓和了两国紧张的关系<ref>《史记·卷四十四·魏世家》:(魏惠王)二十一年(应为二十年),与秦会彤。</ref>。
[[ 魏惠王 ]] 以朝见[[周天子]]为名,召集 [[ 泗上 ]] 十二诸侯举行会盟,图谋攻秦。 [[ 秦孝公 ]] 下令加强防守,并采纳 [[ 商鞅]]"尊魏为王"的策略来改变 [[ 魏国 ]] 进攻 [[ 秦国 ]] 的意图。 [[ 秦孝公 ]] [[ 秦孝公 ]] 十八年(公元前344年)派 [[ 商鞅 ]] 游说 [[ 魏惠王 ]] ,劝说他除了号令[[宋]]、[[卫]]、[[邹]]、[[鲁]]等十二个小国外,还要向北联合[[燕国]],向东攻打[[齐国]],迫使[[赵国]]屈服;向西联合[[秦国]],向南攻打[[楚国]],迫使[[韩国]]屈服,这样霸业可成。 [[ 商鞅 ]] 还建议 [[ 魏惠王 ]] 顺从天下之志,先行称王,再图霸业。 [[ 魏惠王 ]] 听从 [[ 商鞅 ]] 的游说开始称王,按照天子的规格大建宫室,制作 [[ 丹衣 ]] [[ 九施 ]] [[ 七星之旗 ]] ,并召集各小国参加逢泽(今 [[ 河南省 ]][[ 开封市 ]] 南)会盟, [[ 秦公子 ]] 少官和[[赵肃侯]]也应邀参加 ,诸侯会盟后又前往朝见 [[ 周天子 ]] [[ 魏惠王 ]] 僭越礼制的行为引起了齐、楚等国的愤怒,诸侯纷纷倒向 [[ 齐国 ]] 。<ref>《战国策·卷六·秦策四·或为六国说秦王》:魏伐邯郸,因退为逢泽之遇,乘夏车,称夏王,朝为天子,天下皆从。</ref>
==='''西鄙之战'''===
[[ 秦孝公 ]] 十九年(公元前343年), [[ 秦国 ]] [[ 武城]](今 [[ 陕西省 ]][[ 华县 ]] 东)筑城。
[[ 秦孝公 ]] 二十一年(公元前341年), [[ 魏国 ]] 在[[马陵之战]]遭受[[齐国]]重创,主将[[庞涓]]自杀,[[太子申]]被俘。[[商鞅]]趁机对 [[ 秦孝公 ]] 说:"[[秦国]]和[[魏国]]的关系,就像人得了心腹疾病,不是 [[ 魏国 ]] 兼并 [[ 秦国 ]] ,就是 [[ 秦国 ]] 吞并 [[ 魏国 ]] [[ 魏国 ]] 地处山岭险要的西部,占据[[崤山]]以东,与 [[ 秦国 ]] 以[[黄河]]为界。形势有利时就向西侵犯 [[ 秦国 ]] ,不利时就向东扩展领地。如今君上圣明贤能, [[ 秦国 ]] 繁荣昌盛。而 [[ 魏国 ]] 刚刚被 [[ 齐国 ]] 击败,可以趁此良机攻打 [[ 魏国 ]] [[ 魏国 ]] 抵挡不住 [[ 秦国 ]] 的攻势,必然要向东撤退。 [[ 魏国 ]] 一向东撤退, [[ 秦国 ]] 就占据了 [[ 黄河 ]] [[ 崤山 ]] 险固的地势,向东可以控制各国诸侯,这可是一统天下的帝王基业啊!" [[ 秦孝公 ]] 采纳 [[ 商鞅 ]] 的建议,决定趁 [[ 魏国 ]] 实力尚未恢复之机,大举攻魏。
同年, [[ 秦国 ]] 联合齐、赵两国攻打 [[ 魏国 ]] 。九月, [[ 秦孝公 ]] [[ 商鞅 ]] 进攻魏河东,魏派[[公子卬]]迎战。两军对峙时, [[ 商鞅 ]] 派使者送信给 [[ 公子卬 ]] ,说:"我当初与公子相处的很快乐,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击,我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地喝几杯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 [[ 公子卬 ]] 赴会时被 [[ 商鞅 ]] 埋伏的甲士俘虏, [[ 商鞅 ]] 趁机攻击魏军,魏军大败。 [[ 魏惠王 ]] 被迫割让 [[ 河西 ]] 部分土地求和, [[ 商鞅 ]] 因战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 秦孝公 ]] 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秦再次攻魏,在 [[ 岸门]](今 [[ 山西省 ]][[ 河津市 ]] 南)击败魏军,俘其主将魏错。 同年, [[ 秦国 ]] 联合 [[ 大荔戎 ]] 包围了 [[ 魏国 ]] [[ 郃阳]](今 [[ 陕西省 ]][[ 合阳 ]] 县东南)。
=='''为政举措'''==
12,28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