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085
次編輯
變更
Ω−3脂肪酸
,無編輯摘要
重要的ω−3必需脂肪酸包括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这三者均为多不饱和脂肪酸。人体内无法从头合成ω−3脂肪酸,但可以使用十八碳的ω−3脂肪酸即α-亚麻酸(ALA)作为原料,通过人体内的酶延长碳链,合成二十碳的不饱和ω−3脂肪酸(即EPA),再由EPA合成二十二碳的不饱和ω−3脂肪酸(即DHA)。上述反应与ω-6脂肪酸的合成反应互为竞争反应,后者是从 [[ 亚油酸 ]] 衍生出的脂肪酸。ω−3与ω−6脂肪酸均为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必需营养素。随着人 [[ 年龄 ]] 的增长,体内由ALA合成DHA的能力随之减退。因此,老年人可能存在DHA缺乏。
==生理功能==
n-3脂肪酸可降低 [[ 心血管疾病 ]] 危險性的機制包括:減少 [[ 血栓 ]] 形成、降低血中三酸甘油脂、減緩動脈粥瘤斑的生成、改善內皮細胞功能、輕微降低血壓並抑制發炎反應。如過量攝取n-3脂肪酸會降低凝血力,有些人會血流不止,所以宜尋求醫師指示,務必小心使用。增加摄入像aLA这样的omega-3脂肪可减少 [[ 关节 ]] 、 [[ 消化道 ]] 、肺部和大脑的炎症。
==作用机制==
必需脂肪酸之所以“必需”,是因为研究人员发现,它们在幼儿和幼年 [[ 动物 ]] 的成长发育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人类 [[ 大脑 ]] 含有丰富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它正是一种ω−3脂肪酸。生成DHA这种物质,需要发生去饱和反应,反应中要用到去饱和酶,在ω−3和ω−6位碳原子上生成双键;但人类正正缺乏去饱和酶。正因如此,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都无法在体内合成,必须从 [[ 食物 ]] 中摄取;“必需脂肪酸”这个名称,充分反映了这种性质。 1964年,研究人员发现,绵羊组织中有酶,可以把 [[ 花生 ]] 四烯酸这种ω−6转化为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2, 前列腺素E2与创伤、感染组织发生的免疫应答有关。1979年,科学家进一步发现了血栓素、前列环素、白三烯等统称为类花生酸的物质。 类花生酸在体内发生效用的时间较短,由脂肪酸合成而得,最终由酶代谢分解。如果合成的 [[ 速度 ]] 大于代谢速度,过量的类花生酸就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研究人员发现,某些ω−3脂肪酸也可以合成 [[ 类花生酸 ]] 和类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noids),但合成速度较低。合成期间,如果ω−6与ω−3脂肪酸同时存在,它们参与合成反应时会发生竞争,因此长链ω−3与ω−6脂肪酸的比例,直接影响合成所得的类花生酸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