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台风贝贝

增加 122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台风贝贝 ''' (英语:Typhoon Babe, [[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 ]] :Miling)是1977年 [[ 太平洋台风季 ]] 中最强的 [[ 热带气旋 ]] ,风暴于9月2日在 [[ 加罗林群岛 ]] 附近形成,在9月11日消散,维持了约九日。贝贝先后影响日本 [[ 琉球群岛 ]] [[ 九州 ]] 和四国,最终直接登陆中国大陆 [[ 上海市 ]] ,尤其它在经过冲永良部岛时,留下907.3百帕的实测海平面气压,这是日本以至 [[ 东亚 ]] 陆地气象站录得的最低海平面气压。后来 [[ 日本气象厅 ]] 因岛上的破纪录数据及严重灾情,而为它命名为冲永良部台风,是为气象厅十个命名台风其中之一。不过,自此之后到平成年代完结止,气象厅都没有为严重影响日本的台风赋予特殊名称,直到2019年(令和元年)的法茜和海贝思才有特殊命名。
==气象历史==
1977年9月1日,一个 [[ 热带扰动 ]] 在北纬7度、东经150度一带形成, [[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 (JTWC)随后为它发出 [[ 热带气旋 ]] 形成警报(TCFA)。9月2日JTWC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同一天又透过气象侦察任务,测得其中心持续风速已达75公里每小时,于是将其升格为 [[ 热带风暴 ]] ,命名为贝贝。由于风暴靠近 [[ 菲律宾 ]]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也开始监测它的动向,并定下国内名称为“Miling”。
最初贝贝是沿着从 [[ 国际日期变更线 ]] 延伸到中国大陆的 [[ 亚热带 ]] 高压脊,稳定地向西偏北移动,并预料持续增强及威胁菲律宾,但贝贝来到菲律宾以东海域时,移动速度逐渐减慢。9月5日,一个高空槽在东北亚上空形成,上述的亚热带高压脊遭高空槽打击并形成一个弱点,使贝贝能够沿该弱点,转向北偏西方向移动。贝贝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迅速增强成为台风,其中心气压也从988百帕(9月5日 08:32 UTC)跌到905百帕(9月7日 22:04 UTC),即是每小时就下降1.3百帕。9月8日早上,贝贝在 [[ 石垣岛 ]] 之东南约465公里处,达到其巅峰强度240公里每小时,使其成为1977年风季中的首个、亦是唯一的超级台风。日本气象厅同时估计贝贝的最高十分钟持续风速为205公里每小时,最低 [[ 气压 ]] 为905百帕。
贝贝原先预料会继续向西北影响 [[ 台湾 ]] [[ 中国大陆 ]] ,但另一个高空槽在同日进入中国 [[ 东北地区 ]] ,上述的亚热带高压脊遭进一步削弱,而一个低压区在朝鲜半岛形成,贝贝受其影响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及逐渐减弱。之后贝贝和该低压区更发生疑似双台风效应,因此贝贝后期的路径是沿着逆时针方向移动,经过琉球群岛并以较高纬度西折路径直扑华东地区,这个路径是较为罕见。贝贝最终在9月11日登陆上海市崇明区向化镇,登陆强度达十级,气压970百帕,翌日经过太湖至安徽省消亡。
巧合的是,太平洋台风贝贝从9月3日至9日,一度与大西洋同名 [[ 飓风 ]] 同时存在,意味当时有两个名叫“贝贝”的风暴活跃在世上。 [[Category:328 氣象學]]
246,18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