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閣臣

增加 2,054 位元組, 4 年前
创建页面,内容为“ '''閣臣''',在明代是內閣大學士和以翰林學士入職內閣者的別稱,又稱輔臣 ;在清代,則是大學士和內閣學士的別稱,後來…”

'''閣臣''',在明代是內閣大學士和以翰林學士入職內閣者的別稱,又稱輔臣 ;在清代,則是大學士和內閣學士的別稱,後來也被用來指稱清朝責任內閣的成員。
** 因其入閣辦事,故稱。
*在當代,“閣臣”亦被新聞媒體用於指代一些國家的內閣成員。
內閣,即大內之閣。
**因其辦公的殿閣在大內,所以叫內閣。明代的內閣,並非法律上的中央政府,實質上是皇帝的秘書機構,皇帝的顧問官,類似於今天的公司顧問。
**明朝內閣是「不是政府的政府」,內閣成員叫閣臣和輔臣。
*明代的閣臣是大學士,也叫內閣大學士。因為辦公地點或在殿,或在閣,所以又叫殿閣大學士。朱元璋時期有華蓋殿、武英殿、文華殿、文淵閣、東閣等等,清朝增加體仁閣。
*明代廢除中書省及丞相等職,設殿閣大學士,建文帝時改“大學士”為學士。朱棣篡位後,設立內閣,以翰林翰林院官員解縉、黃淮、胡廣等人入直;
** 至明仁宗,又拔擢拔擢閣臣,任命翰林學士、左春坊大學士楊士奇為華蓋殿大學士,提拔翰林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楊榮為謹身殿大學士;
** 逐漸形成了華蓋殿、謹身殿、武英殿、文華殿、文淵閣、東閣等大學士,為皇帝顧問。
** 閣臣又被稱為輔臣,其中位居首席者稱“元輔”、“首輔”(即內閣首輔),職權最重,主持內閣大政。
**清朝在入關前曾設內三院,順治、康熙年間兩度改設內閣,有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等大學士。
*晚清改革官制,光緒末年改組內閣,設會議政務處,以各部尚書為內閣政務大臣。宣統三年,改設責任內閣(清朝責任內閣),舊內閣大學士改在翰林院排列班次,新內閣則設置內閣總理大臣和內閣協理大臣各一人,另設國務大臣十人,等等。
**新內閣的成員,有時也被稱為閣臣。
6,50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