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国语传习所

增加 70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国语传习所 ''' 是1896年到1898年, [[ 台湾 ]][[ 日治时期 ]] [[ 台湾总督府 ]] 于台湾实施的基础教育学制与场所。此学制或场所的制定或设立,确定日本统治者对台湾在“放任驱逐”与“同化”两教育政策中,选择了后者。国语传习所也成为台湾首个西式教育的学校,更成为后来公学校的前身。因当时台湾已属日本领土,国语传习所一词中的“国语”即为 [[日语| 日本语 ]]
==背景==
1895年日本接收台湾后,积极就台湾教育制度研拟未来发展方向。在设立芝山岩学务部学堂受阻与六氏先生事件后,台湾总督府并没有放弃普及日语的施政重点。根据台湾总督府第一任学务部长伊泽修二发表的《台湾教育意见书》表示,日本统治 [[ 台湾 ]] 之后,最重要工作正是普及日语,因此,所有对台湾总督府的教育制度研拟,也继续以此为目标。
1896年6月22日,台湾总督府依据1896年3月31日公布的“台湾总督府直辖诸学校官制”(敕令第94号)发布“国语传习所规则”(府令第15号),确定在全台各地教导日语的 [[ 学习 ]] 场所。其学制基本上仿照西式 [[ 教育 ]] ,教授国语,唱游,数理。
1896年9月总督府公布《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规则》。
==沿革==
传习所设立之初,台人参加者并不踊跃。不过总督府以免学费为号召,加上台湾人民生活的日语需求越来越多,所以参与的台籍学童越来越多。1898年台湾总督府公布了“台湾公学校令”,将实施颇有成效的国语传习所改制为 公学校(日本语: こうがっこう),专供台湾人就读。日本人的子弟则进入“小学校”就读。
国语传习所不但是台湾教育的 [[ 里程碑 ]] ,也象征日本长久统治台湾的野心与企图。虽然传习所其本质在殖民政府对于 [[ 殖民地 ]] [[ 语言 ]] 灌输,但是就改善台湾教育来说,国语传习所的功劳不可谓为不大。 ==参考文献==
247,56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