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奚啸伯

增加 126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奚啸伯.jpeg|320px|缩略图|右|<big>奚啸伯</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922/a36f7c14b8d547a0b363f9ed1b058075.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255403470_680915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 奚啸伯 ''' (1910--1977)奚啸伯生于1910年, [[ 满族 ]] 。出生于 [[ 北京 ]] [[ 京剧 ]] 老生,后四大须生之一。字承桓,祖姓喜塔腊氏,满族正白旗人,祖籍北京大兴县。其祖父裕德是前清文渊阁大学士,后入阁拜相。父熙明,曾任度支部司长,善于 [[ 绘画 ]] 书法。
==艺术经历==
奚啸伯自幼喜爱 [[ 书法 ]] 绘画 [[ 艺术 ]] ,并对京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四大须生之一 [[ 言菊朋 ]] 与奚家素有往来,言的二哥向奚的父亲学习绘画,奚啸伯也常到言家听言菊朋调嗓,8岁时从手摇 [[ 留声机 ]] 学会《朱砂痣》、《探母》。
1921年他11岁那年,他参加了一次聚会,即席清唱《斩黄袍》,博得在场的言菊朋的赞许,遂正式拜言为师,学了不少谭派( [[ 谭鑫培 ]] )戏。后又向余叔岩问艺,如《群英会》中的 [[ 鲁肃 ]] ,就是余叔岩所亲授。他还吸收高庆奎、 [[ 时慧宝 ]] 、王凤卿等各家之长。
奚啸伯与京剧有不解之缘,在 [[ 小学 ]] [[ 中学 ]] 期间,坚持学剧,文戏请老生名贾吕正一指点,武戏向杨派( [[ 杨小楼 ]] )名票于冷华求教。平时则在放学后悄悄跑到票房学艺,有时则去姑父关醉禅家串门学剧。每日清晨必到后门(地安门)喊嗓,即使刷牙漱口,也利用点滴时间耗腿。奚啸伯高中毕业后在 [[ 故宫博物院 ]] 当录士,抄写白折,熟读史书,习练书法,积获酬金,奉献老师。他还常和票友秦古乐、樊子期等人票演。
1929年正式下海。下海后改乳名“小白”为“啸伯”,意为爱唱的人,以志夙愿实现。
奚啸伯下海后,广泛接触 [[ 教授 ]] [[ 学者 ]] [[ 画家 ]] ,以增长知识。二十二岁时,在天津先搭尚和玉所组的玉成班唱二牌老生,成为专业演员。1933年后又搭杨小楼、尚和玉、马德成、 [[ 新艳秋 ]] 、小翠花、章遏云、李香匀、雪艳琴、金友琴、胡碧兰等班社唱二路老生。
1933年应尚小云之约与其合作《御碑亭》,与 [[ 程砚秋 ]] 合作《法门寺》,与 [[ 荀慧生 ]] 合作《胭脂虎》。
1935年 [[ 梅兰芳 ]] 提携他进入“承华社”,应梅兰芳之约以二牌老生身份去 [[ 武汉 ]] 、香港与梅兰芳同台演出《宝莲灯》、《三娘教子》、《打渔杀家》等剧。
在与“四大名旦”合作的过程中,奚啸伯深受薰陶,在艺术上颇获裨益。他喜爱靠把戏,曾对挚友说:“《定军山》我一辈子不唱也得会。”他真的学会了,并与徐元珊试演,他饰老黄忠,一个转身上马、甩髯、倒蹉步,使同仁咋舌不已。
1935年始,自行组班任领衔演员,在春和戏院露演。
翌年梅兰芳赴津在 [[ 中国大戏院 ]] 演出,邀请他合作,演出剧目有《探母回令》、《汾河湾》、《王宝钏》、《三娘教子》、《法门寺》、《 龙凤呈祥》等。同年,茶商李伯芝家堂会,奚啸伯代余叔岩在《群英会》中扮演鲁肃,由此声名渐起,与 [[ 马连良 ]] [[ 谭富英 ]] [[ 杨宝森 ]] 并称为“四大须生”。
1937年自挑大梁,并拜 [[ 李洪春 ]] 为带道师,当时合作演出的有李洪春、李德彬、傅德威、赵德钰、金少山、张君秋、张曼君等人,后又邀侯玉兰、高盛麟、裘盛戎等加盟。
他不止一次地对人说:“论嗓子我不如谭富英,论扮相我不如马连良”。但他不甘拜下风,勇于探索,终于积累了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等 [[ 科学 ]] 发声方法,把“衣七”、“人辰”辙升华到新的高度,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1940年到上海演出,报纸称“奚啸伯吐字是遒而不浊,行腔是新而不俗,戏路是大而不伏,作风是劲而不火,集诸子百家大成,而树一帜”。
解放后,奚啸伯曾担任北京京剧四团团长、 [[ 石家庄 ]] 京剧团副团长等职,同时还热心于现代戏的实践和创作。
不幸的是,10年内乱中,奚啸伯因受迫害而半身不遂,于1977年12月10日病逝。
248,16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