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73
次編輯
變更
赠韦七赞善
,创建页面,内容为“{{Infobox person | 姓名 =《赠韦七赞善》 | 圖像 = File:杜甫头3.jp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
{{Infobox person
| 姓名 =[[《赠韦七赞善》 ]]
| 圖像 = [[ File:杜甫头3.jp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2525957970&di=7af5cfeaddac38a6134afafd54442be9&imgtype=0&src=http%3A%2F%2Fwww.gongkaonet.com%2Fuploads%2Fallimg%2F200212%2F000TU0a-0.jpg 原图链接]
[http://www.gongkaonet.com/a/gushidaquan/2020/0212/248.html 图片来源]]]
| 圖像說明 =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赠韦七赞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韦赞善和杜甫是世交,此为作者送别之作。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赠韦七赞善》<ref>[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list/228213.html 《赠韦七赞善》 ] 诗词文句网</ref>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赠韦七赞善》
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
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
洞庭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范蠡船。
==作品注释==
⑴七是韦赞善的排行。
⑵乡里:故乡,指[[长安]]。衣冠,指士族之家。
⑶未央,即汉朝未央宫,在长安城的西南。在唐朝时还较好地保留着。唐高宗君臣曾到那里来"肆览",且置宴。这两句是形容韦杜两家在长安人才辈出。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杜氏宰相十一人,韦氏宰相十四人。
⑷魁三象,指世代为三公这样的高官。象,星象。三象,即三台。[[杜甫]]原注:"斗魁下两两相比为三台"。三台,谓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即除北极星以外的北斗六星。古人相信天人感应,认为三台星相应于人间的三公。唐朝时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地位崇高,但无实权。
⑸时论,当时舆论、众人评论。归,归结到。当时有俚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这一方面形容韦杜的住宅离皇宫很近,另一方面,也是形容韦杜两家权势倾天。
⑹北走关山,指韦赞善将北归。南游花柳,指杜甫自己将在南方漂泊。"塞"与"开"相反而对。开,有形容韦赞善前途开阔的意味,塞则写自己困塞。仇兆鳌注:用开塞二字,景象便有惨舒之别。
⑺公子,指韦赞善。悲公子,(洞庭春色)为韦赞善将要离开而感到悲伤。
⑻鰕,古同"虾"。虾菜,泛指鱼类菜肴。看来长沙当时鱼多价贱,这种情况在四川也有,可以参看杜甫在夔州诗"顿顿食黄鱼"(《戏作俳谐体遣闷·其一》),以及"黄鱼出浪新,脂膏兼饲犬"(黄鱼)。王嗣奭:用鰕菜语,隐见其穷途,塞于云烟者以此。范蠡船,在这里指船,语见《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忘归,字面上好像是已经忘记了返回故乡,实际上是"难归"。这句是说,飘泊船上,每日粗茶淡饭,无法回到故乡。
==作品评析==
此诗诸家多系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作,即杜甫逝世当年,时年59,在潭州(治今[[湖南]][[长沙]])。黄鹤注:唐东宫有左右赞善大夫各五人。韦赞善,必韦见素之后。见素位至宰相,赠司空,故诗云"尔家最近魁三象"。见素与公皆京兆人,故又云"乡里衣冠不乏贤"。韦赞善和杜甫是世交。[[杜甫]]此前在梓州时曾有诗《[[赠韦赞善别]]》:"往还二十载,岁晚寸心违"。
关于"尺五天",原注云:"俚语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杜诗及所引这则俚语经常为治隋唐史和关中文化者所称引,借以说明京兆韦杜两氏的鼎盛。但对杜诗及俚语,诸家解释实有分歧。[[朱瀚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指出,杜氏宰相十一人,韦氏宰相十四人,可见其盛。浦起龙解释此诗前四句说:"推韦家世,以杜陪说,非以竞门地,正以叙世讲也。"金圣叹则反过来说:"赞韦曲全为标杜陵。"王嗣奭认为:"前四句言韦、杜素为通家。"
| 姓名 =[[《赠韦七赞善》 ]]
| 圖像 = [[ File:杜甫头3.jpg|缩略图 |居中|200px|[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92525957970&di=7af5cfeaddac38a6134afafd54442be9&imgtype=0&src=http%3A%2F%2Fwww.gongkaonet.com%2Fuploads%2Fallimg%2F200212%2F000TU0a-0.jpg 原图链接]
[http://www.gongkaonet.com/a/gushidaquan/2020/0212/248.html 图片来源]]]
| 圖像說明 =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 出生日期 =
| 國籍 =
| 别名 =
| 職業 =
| 知名原因 =
| 知名作品 =
}}
'''《赠韦七赞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韦赞善和杜甫是世交,此为作者送别之作。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赠韦七赞善》<ref>[http://www.shicimingju.com/chaxun/list/228213.html 《赠韦七赞善》 ] 诗词文句网</ref>
创作年代;唐代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赠韦七赞善》
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
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
洞庭春色悲公子,鰕菜忘归范蠡船。
==作品注释==
⑴七是韦赞善的排行。
⑵乡里:故乡,指[[长安]]。衣冠,指士族之家。
⑶未央,即汉朝未央宫,在长安城的西南。在唐朝时还较好地保留着。唐高宗君臣曾到那里来"肆览",且置宴。这两句是形容韦杜两家在长安人才辈出。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杜氏宰相十一人,韦氏宰相十四人。
⑷魁三象,指世代为三公这样的高官。象,星象。三象,即三台。[[杜甫]]原注:"斗魁下两两相比为三台"。三台,谓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即除北极星以外的北斗六星。古人相信天人感应,认为三台星相应于人间的三公。唐朝时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地位崇高,但无实权。
⑸时论,当时舆论、众人评论。归,归结到。当时有俚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这一方面形容韦杜的住宅离皇宫很近,另一方面,也是形容韦杜两家权势倾天。
⑹北走关山,指韦赞善将北归。南游花柳,指杜甫自己将在南方漂泊。"塞"与"开"相反而对。开,有形容韦赞善前途开阔的意味,塞则写自己困塞。仇兆鳌注:用开塞二字,景象便有惨舒之别。
⑺公子,指韦赞善。悲公子,(洞庭春色)为韦赞善将要离开而感到悲伤。
⑻鰕,古同"虾"。虾菜,泛指鱼类菜肴。看来长沙当时鱼多价贱,这种情况在四川也有,可以参看杜甫在夔州诗"顿顿食黄鱼"(《戏作俳谐体遣闷·其一》),以及"黄鱼出浪新,脂膏兼饲犬"(黄鱼)。王嗣奭:用鰕菜语,隐见其穷途,塞于云烟者以此。范蠡船,在这里指船,语见《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喟然而叹曰:"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忘归,字面上好像是已经忘记了返回故乡,实际上是"难归"。这句是说,飘泊船上,每日粗茶淡饭,无法回到故乡。
==作品评析==
此诗诸家多系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作,即杜甫逝世当年,时年59,在潭州(治今[[湖南]][[长沙]])。黄鹤注:唐东宫有左右赞善大夫各五人。韦赞善,必韦见素之后。见素位至宰相,赠司空,故诗云"尔家最近魁三象"。见素与公皆京兆人,故又云"乡里衣冠不乏贤"。韦赞善和杜甫是世交。[[杜甫]]此前在梓州时曾有诗《[[赠韦赞善别]]》:"往还二十载,岁晚寸心违"。
关于"尺五天",原注云:"俚语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杜诗及所引这则俚语经常为治隋唐史和关中文化者所称引,借以说明京兆韦杜两氏的鼎盛。但对杜诗及俚语,诸家解释实有分歧。[[朱瀚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指出,杜氏宰相十一人,韦氏宰相十四人,可见其盛。浦起龙解释此诗前四句说:"推韦家世,以杜陪说,非以竞门地,正以叙世讲也。"金圣叹则反过来说:"赞韦曲全为标杜陵。"王嗣奭认为:"前四句言韦、杜素为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