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323
次編輯
變更
石钟山石窟
,無編輯摘要
[[File:石钟山石窟.jpeg|320px|缩略图|右|<big>石钟山石窟</big>[http://image.naic.org.cn/uploadfile/2017/0905/1504599547541318.jpg 原图链接][http://yn.naic.org.cn/2017/0905/175342.html 来自 古建中国 的图片]]]
'''石钟山石窟'''(Shizhongshan Grottoes)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镇石钟山上,开凿于南诏中后期至大理国。因山上有大石如巨钟,因而得名石钟山。石窟分布于石钟寺、狮子关、沙登箐,共17窟,造像233躯。造像题材有佛、菩萨、天王、明王、僧人、居士、供养人,以及[[南诏王]]及其侍臣、亲属等 <ref>[https://www.sohu.com/a/57174412_185885 西南的敦煌,南国的瑰宝“石钟山石窟” ],搜狐,2016-01-29 </ref> 。造像具有浓郁的唐宋[[艺术]]风格及地方[[民族]]特色;多用圆刀技法,布局严谨而有层次,线条圆润流畅,人物身材匀称,带有生活气息。造像内容及雕刻技法上,与[[四川]]、[[重庆]]等地唐、宋石窟有较多相似处。
==历史==
晟蜀罗疑为独罗消,即细奴逻,是南诏第一代主。南诏统一[[洱海]]地区,[[细奴逻]]被奉为“本主”。今巍宝山巡山殿,仍塑有其像。石钟寺东北的剑川牟平村,群众也称此窟中的王、妃雕像是他们的“本主”。这一窟造像布局,也跟当地民间的本主雕像构图相近。
与[[狮子关石窟]]隔嵩相对的石钟寺石窟,因窟前有石如钟,石前建寺,因以名之。这里的第一,二窟,也是雕王者像。不过气势和陈设,均大不相同。第二窟共雕像16,中心人物是阁逻凤。他头戴雕镂精细的王冠,身着圆领宽袖长袍,袖手盘坐,龙头椅上的垫褥四周雕花,边缀缨带,倚背又铺一层毡垫。[[屏风]]雕日月图像及飞龙腾空,椅上二狮相背蹲伏 <ref>[https://www.sohu.com/a/165843946_99964370 跨越千年时空的技艺传承——剑川石雕 ],搜狐,2017-08-19</ref> 。
王者右方略低处有一坐像,身披袈裟,手执念珠,身后撑有一曲柄伞,显然是一位有地位的僧人。这可能是阁逻凤的弟弟阁陂和尚,他在战争击败[[鲜于仲通]]后送率60人代表南诏至吐蕃献捷,而[[吐蕃]]遣宰相倚祥叶乐持金冠、锦袍、安扛馓(曲柄伞)等大批名贵物资至邓川,以南诏为兄弟之国。在王者与和尚两侧各雕侍从立像6人,有的抱剑、有的持扇、有的举旗,皆体魄雄键,孔武有力。武士手中的一面旗帜,迎风翻飞,透露着吐蕃的影响。窟的前侧,各雕一官吏,为清平官。
<center>{{#iDisplay:d07021wu20a|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