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王仁求碑

增加 79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王仁求碑 ''' 即大周故河东州刺史之碑,位于 [[ 云南省 ]] 安宁市县街街道小石庄村西南的葱蒙卧山中的碑苑内,立于唐武周圣历元年(698年),是目前云南昆明地区唯一留存的唐碑,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从碑文中可知,王仁求生于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卒于唐高宗咸亨五年(674年),安宁郡人,祖籍山西 [[ 太原 ]] 。咸亨三年(672),以阳瓜州(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刺史蒙俭为首的大姓贵族的叛乱,王仁求率地方武装助唐平叛,立下战功,被 [[ 武则天 ]] 封为河东州刺史。王仁求死后,其子王善宝立碑歌颂其父亲功德,由闾丘均撰文,王善宝书丹。清代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时任云南布政使的金石学家王昶查阅志书,遂派人寻找王仁求墓,因墓而得碑,经其传拓、考释后,此碑大显于世。
==历史介绍==
王仁求虽处边庭,却处处关心唐王朝的疆土开拓,曾以此处土地肥美,生产丰饶为由,于龙朔中(约公元662年),建议唐王朝对云南“宜郡县以从事”。唐咸亨间,阳瓜州(今巍山县北)刺史(蒙 诏主)蒙俭,对姚州发动军事进攻, [[ 王仁求 ]] 慨然率领劲旅身先士卒,为唐王朝奋力作战。咸亨五年,王仁求病殁,终年44岁。其子王善宝袭父职,也受到唐王朝的信任,曾“宿卫京都”。王仁求活动的年代,云南正处于两 没落,南诏逐渐兴起之际。碑文虽为王仁求而写,却涉及当时云南的重大史实,从多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史料。碑文夹有许多武则天时代改造的新字,足见 [[ 王善宝 ]] 等是如何执行和贯彻唐王朝的政令。碑文“字画古劲”,反映了中原文化在连续的传播。此碑现已列为 [[ 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建有碑亭。
==简介==
王仁求碑通体为红砂石刻,赑屃底座。通高4.01米。碑身高2.03米,宽1.17米,厚0.355米。碑半圆首,高1.09米,径1.34米,上雕有双龙及一佛龛,龛内刻二佛像(头部已毁)。额题刻:“大周故河东州刺史之碑”5行10个楷书大字。碑文34行,行17~51字,计1634字。皆为 [[ 楷书 ]] 。碑文中有多达150多个则天文字,具有很高的 [[ 历史 ]] 与书法艺术价值。1991年建成碑苑,将碑移至院内亭中保存。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246,452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