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王仁求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王仁求碑即大周故河東州刺史之碑,位於雲南省安寧市縣街街道小石莊村西南的蔥蒙臥山中的碑苑內,立於唐武周聖曆元年(698年),是目前雲南昆明地區唯一留存的唐碑,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從碑文中可知,王仁求生於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年),卒於唐高宗咸亨五年(674年),安寧郡人,祖籍山西太原。咸亨三年(672),以陽瓜州(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北)刺史蒙儉為首的大姓貴族的叛亂,王仁求率地方武裝助唐平叛,立下戰功,被武則天封為河東州刺史。王仁求死後,其子王善寶立碑歌頌其父親功德,由閭丘均撰文,王善寶書丹。清代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時任雲南布政使的金石學家王昶查閱志書,遂派人尋找王仁求墓,因墓而得碑,經其傳拓、考釋後,此碑大顯於世。

歷史介紹

王仁求雖處邊庭,卻處處關心唐王朝的疆土開拓,曾以此處土地肥美,生產豐饒為由,於龍朔中(約公元662年),建議唐王朝對雲南「宜郡縣以從事」。唐咸亨間,陽瓜州(今巍山縣北)刺史(蒙 詔主)蒙儉,對姚州發動軍事進攻,王仁求慨然率領勁旅身先士卒,為唐王朝奮力作戰。咸亨五年,王仁求病歿,終年44歲。其子王善寶襲父職,也受到唐王朝的信任,曾「宿衛京都」。王仁求活動的年代,雲南正處於兩 沒落,南詔逐漸興起之際。碑文雖為王仁求而寫,卻涉及當時雲南的重大史實,從多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史料。碑文夾有許多武則天時代改造的新字,足見王善寶等是如何執行和貫徹唐王朝的政令。碑文「字畫古勁」,反映了中原文化在連續的傳播。此碑現已列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有碑亭。

簡介

王仁求碑通體為紅砂石刻,贔屓底座。通高4.01米。碑身高2.03米,寬1.17米,厚0.355米。碑半圓首,高1.09米,徑1.34米,上雕有雙龍及一佛龕,龕內刻二佛像(頭部已毀)。額題刻:「大周故河東州刺史之碑」5行10個楷書大字。碑文34行,行17~51字,計1634字。皆為楷書。碑文中有多達150多個則天文字,具有很高的歷史與書法藝術價值。1991年建成碑苑,將碑移至院內亭中保存[2]

視頻

王仁求碑 相關視頻

雲南美景《這裡是 昆明》
唐太宗貞觀之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