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中国-瑞士关系

增加 32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中国-瑞士关系''',是指[[历史]]上的[[中国]]和[[瑞士]]、以至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瑞士联邦之间的双边关系。瑞士联邦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之一,亦是中国在欧洲第五大的贸易伙伴(2013年) <ref>[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40829/110308362.shtml 瑞士是中国在欧洲第5大贸易伙伴],中国行业研究网,2014-8-29</ref>
==历史==
其后,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两名瑞士传教士遭到日军飞机轰炸而丧生;当时的瑞士驻广州名誉领事受英、美、荷兰等国家所托,负责保障这些国家在广州的侨民的利益。当时,瑞士记者瓦尔特·博斯哈德曾分别在1938年和1947赴华采访、拍摄,并与[[毛泽东]]进行访谈。
1945年,瑞士在南京建立公使馆 <ref>[http://www.hprc.org.cn/gsyj/wjs/dwgx/201701/t20170109_387381.html 从公使到大使:中瑞外交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国史网, 2017-01-09</ref>
1949年5月,美国国务院指示其驻外使领馆:“美国不主动承认共产党政府,也不对中共寻求承认的活动表示欢迎;西方在承认问题上应建立联合阵线”。6月29日,美国驻瑞士公使、著名的中国通范宣德把美国国务院上述两点通报瑞士当局,并补充说:如果小国要承认,出于某种政治理由,要等到其他大国承认之后才能进行。1949年10月7日,瑞士联邦委员会决定,一旦有二三十个国家承认新中国,瑞士亦将予以承认。瑞士不愿是最早的,也不愿成为最晚的。瑞士联邦委员会授权负责外交事务的[[政治部]]研究关于承认的具体建议。根据这一指示,政治部起草了两种承认方案:一是“机会主义式”方案,即在社会主义国家承认后、其他西方国家承认前予以承认;二是“并入式”方案,即把瑞士的承认包含在一系列非[[社会主义国家]]的承认当中,瑞士只是作为“滚雪球”似的承认中的一员。政治部建议采取第二种方案,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让瑞士显得过于突出。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同纳粹国家关系暧昧,战后一度在国际政治中受大国冷落。同中国建交有助于打破瑞士的孤立状态,提高瑞士的国际声望,进而成为东西方的协调者。瑞士长期以来奉行的中立主义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中立主义引申的“普建邦交”原则成为瑞士抵制外在压力推进承认与建交的动力之一。与中国建交有巨大的潜在[[经济利益]]。事实上,1949年双边贸易额仅为156万美元,1950年为617.1万美元,1952年突破1000万美元,1953年突破3000万美元。
<center>{{#iDisplay:f0517e5pzrl|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78 國際關係]]
247,144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