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白鹿洞书院

增加 90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白鹿洞书院.jpg|350px|缩略图|右|<big>白鹿洞书院</big>[http://n1-q.mafengwo.net/s7/M00/97/B6/wKgB6lPNKsKAUOmYAAMNmrN2kDY35.jpeg?imageMogr2%2Fthumbnail%2F%21690x370r%2Fgravity%2FCenter%2Fcrop%2F%21690x370%2Fquality%2F100 原图链接][http://www.mafengwo.cn/poi/16960.html?mfw_chid=3737 来自 马蜂窝 的图片]]]
''' 白鹿洞书院 ''' 位于 [[ 庐山 ]][[ 五老峰 ]] 南麓(今属江西 [[ 九江市 ]] ),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割据政府于都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代理学家 [[ 朱熹 ]] 出任知南康军(今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 [[ 文化 ]] 摇篮。白鹿洞与岳麓、雎阳、石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
==唐代建院==
白鹿洞在唐代时原为诗人李渤兄弟隐居读书的地方,李渤当时养白鹿自娱,传说该鹿通晓人性,能跋涉数十里到星子县城为主人购买书、纸、笔、墨,李渤遂有外号“白鹿先生”。后来他出任江州刺史,于此修楼建亭,取名白鹿洞。白居易过江州,赠李渤一诗中,即有“君家白鹿洞,闻道亦生苔”之句。
早年该处只是一处游览胜地,直至五 白鹿洞在唐 十国南唐,其 天下大乱,开始有 原为[[诗 在此 ]]李渤兄弟 隐居读书 ,公元四年(940年),南唐朝廷在李渤隐居 的地方 建立学馆 称“庐山国学”,又称“ [[李渤]]当时养 白鹿 国学” 自娱 置田藏书 传说该[[鹿]]通晓人性 由金陵国 能跋涉数十里到星 监九经教授李善道 县城为 持学务 人购买书、纸、笔、墨 四方学子慕名而 李渤遂有外号“白鹿先生”。后 他出任江州刺史,于此修楼建亭 与京师国子监齐 白鹿洞 公元976年 [[白居易]]过江州,赠李渤一诗中 南唐已亡 即有“君家白鹿洞 九江百姓遭受兵马 闻道亦生苔” 灾,庐山国学成为废墟
宋初 早年该处只是一处游览胜地 九江人在废墟上建起白鹿洞书院 直至[[五代十国]]南唐 宋太祖赵匡胤 其时天 令将国子监刻印的《九经》等书赐予白鹿洞书院,书院旋即知名度 学生 开始 近百 ,该时期已被奉为天下四大 在此隐居读 ,公 元980 元四 ,白鹿洞主被调走当官,白鹿洞书院再废。公元1002 (940 ) 宋真宗赵恒颁发一道圣旨 南唐朝廷在李渤隐居的地方建立学馆 称“庐山 兴起研 之风 又称“ 白鹿 洞书院得到修缮。公元1054年 国学” 白鹿洞 置田藏 院毁于兵火 期间耕地又被收回,书院无法继续提供膳食 由金陵[[国子监]]九经教授李善道主持学务 四方 生纷纷离去 子慕名而来 校舍逐渐倒塌 与京师国子监齐名。公元976年 书院不久就停办了 南唐已亡 北宋末年,金 九江百姓遭受 南下 马之灾 书院从此荒 庐山国学成为 百年  
宋初,九江人在废墟上建起白鹿洞书院,宋太祖[[赵匡胤]]下令将国子监刻印的《九经》等书赐予白鹿洞书院,书院旋即知名度大增,学生有近百人,该时期已被奉为天下四大书院,公元980年,白鹿洞主被调走当官,白鹿洞书院再废。公元1002年,[[宋真宗]]赵恒颁发一道圣旨,全国兴起研学之风,白鹿洞书院得到修缮。公元1054年,白鹿洞书院毁于兵火,期间耕地又被收回,书院无法继续提供膳食,学生纷纷离去,校舍逐渐倒塌,书院不久就停办了,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书院从此荒废百年。  到了南宋,中国理学开始兴盛,复兴书院成为当时的重要运动。 [[ 朱熹 ]] 的出现,正式奠定白鹿洞在往后700年的学术位置,直至清代 [[ 科举 ]] 制度结束为止,被称为“海内书院第一”。
==南宋复兴==
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出任南康太守,他勘察白鹿洞书院废址后写道:“观其四面山水,清邃环合,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当时书院建筑规模较北宋时还不少,这时书院只有学生十余人。为兴复白鹿洞书院,订下学规,置田建屋,向各地发文征求图书,把《四书》、《五经》纳入教学课程。
[[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朱熹出任南康太守,他勘察白鹿洞书院废址后写道:“观其四面山水,清邃环合,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当时书院建筑规模较北宋时还不少,这时书院只有学生十余人。为兴复白鹿洞书院,订下学规,置田建屋,向各地发文征求图书,把《[[四书]]》、《五经》纳入教学课程。 同时,朱熹请南宋理学家另一派代表 [[ 吕祖谦 ]] 为修复工作写记,交流学识,朱熹本人亦撰写白鹿洞书院学规,并亲临讲课,与学生质疑问难,书院1180年农历3月得以完成重建。理学又一派代表人物陆九渊从金溪来访白鹿洞书院,在朱熹的盛邀之下,登台讲学。陆九渊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令在场的学生和客人热泪盈眶,在朱熹的要求下,陆九渊将这段演讲内容写下,被刻在石碑上。朱熹在南康任职的两年时间内,是白鹿洞书院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翌年朱熹与 [[陆九渊| 陆象山 ]] 共同讲学,称作“白鹿洞之会”,并奏请赐额及御书,书院名声大振。
元代年间战乱,崔翼驻守该地,书院继续办学,直至元末书院所有殿堂斋舍荡然无存。 
274,68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