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琼·蒂蒂安

增加 81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琼·蒂蒂安 ''' (Joan Didion,1934年12月5日 ),是 [[ 美国 ]] [[ 小说家 ]] 、传记作家、散文家。最为人所知的小说作品《 [[ 奇想之年 ]] 》获得2005年美国国家图书奖[1] ,入围普利策奖及国家书评人奖[2] 。蒂蒂安曾在纽约担任 [[ 记者 ]] ,自柏克莱毕业后,担任过纽约《时尚》杂志编辑。出版过五本小说,和七本非小说作品。
==生平==
蒂蒂安1934年12月5日出生于 [[ 加州 ]] 的沙加缅度,她回溯自己最早开始书写的记忆是五岁,尽管她声称她在第一本作品出版前,从未视自己为一名作家。蒂蒂安阅读触手可及的所有书籍,甚至需要她母亲的书面许可,才能在年少时从 [[ 图书馆 ]] 借出的" 成人" 书籍,特别是传记。她被认为是一名害羞、充满书卷气的孩子,之后透过公开演讲促使自己克服社交焦虑。
蒂蒂安曾就读幼稚园和一年级,但由于她的父亲在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期间在美国陆军航空兵团服役,加上她的家人经常性的搬家,她没有定期上学。1943或1944年初,她的家人搬回沙加缅度,而她的父亲前往 [[ 底特律 ]] 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防务契约的协商。蒂蒂安在2003《 [[ 我从何而来 ]] 》的回忆录提到,经常性的搬迁让她觉得自己像是个永远的局外人。
1956年,蒂蒂安自 [[ 加州大学 ]] 柏克莱分校毕业,获得英语文学士学位。大四的时候,她在《时尚》杂志赞助的"Prix de Paris"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并在该杂志获得了一份研究助理的工作,并写下一篇 [[ 旧金山 ]][[ 建筑师 ]] 威廉·伍斯特的故事。代表作品列表[编辑]
==代表作品== ===小说===
*《河流奔涌》(Run, River,1963年)
 
*《顺其自然》(Play It As It Lays,1970年)
 
*《祈祷书》(A Book of Common Prayer,1977年)
 
*《民主》(Democracy,1984年)
 
*《他最不想要的东西》(The Last Thing He Wanted,1996年)
===散文===
*《向伯利恒跋涉》(Slouching Towards Bethlehem,1968年)
 
*《白色专辑》(The White Album,1979年)
 
*《萨尔瓦多》(Salvador,1983年)
 *《 [[ 迈阿密 ]] 》(Miami,1987年) 
*《亨利之后》(After Henry,1992年)
 
*《政治小说》(Political Fictions,2001年)
 
*《我从何而来》(Where I Was From,2003年)
 
*《定见:自9.11以来的美国》(Fixed Ideas: America Since 9.11,2003年)
 
*《老派蒂蒂安》(Vintage Didion,2004年)
 
*《奇想之年》(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2005年)
 
*《为了生存我们欺骗自己》(We Tell Ourselves Stories in Order to Live)
 *《 [[ 蓝色之夜 ]] 》(Blue Nights,2011年) 
(South and West: From a Notebook,2017年)
(The Panic in Needle Park,1971年)
 *《 [[ 顺其自然 ]] 》(Play It as It Lays,1972年) 
*《一颗新星诞生》(A Star Is Born,1976年)
 
*《真实告白》(True Confessions,1981年)
 
(Up Close & Personal,1996年)
 
*《偶然》(As it Happens,2012年)
249,05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