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變更

前往: 導覽搜尋

五卷书

增加 21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五卷书》,古印度著名韵文寓言集,原以梵文和巴利文写成。据考证最早版本的五卷书当出现于前3世纪,但久已佚失,传说其作者名叫毗湿奴沙玛。现存的文本最早可以追述到6世纪时,此后该书被译成各种文字,包含巴列维文和叙利亚文,传播到世界各国。1964年人民文学出社出版季羡林译《五卷书》全译本 <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535598/ 五卷书],豆瓣</ref>
《五卷书》的成书年代已不可考,季羡林认为,印度的寓言故事出现很早,“最老的故事至迟在公元前六世纪已经存在了”金克木认为:“现在印度有几种传本,最早的可能上溯到公元二、三世纪,最晚的梵语本是十二世纪编订的。”
{{cquote|“世界上任何国家用任何文字写成的书籍以耶稣教的《新约》《旧约》译成的外国文字最多。但论到真正对民众的影响,恐怕《新约》《旧约》还要屈居第二位。”|季羡林}}
印度一个国王,有三个笨得要命的儿子,“对经书毫无兴趣,缺少智慧”,有一个名叫毗湿奴舍哩曼的婆罗门,“精通许多事论而享大名”,写下了《五卷书》,在六个月内教会了三个皇子统治论,从此,《五卷书》“就在地球上用来教育青年”。
《五卷书》产生后,它成为了古印度每一位皇子的必读书,用于教育印度王子们治国安邦之策,被印度皇室当做政治和修身的课本 <ref>[http://www.huaxia.com/zhwh/yd/2016/07/4917776.html 《五卷书》:印度皇室教科书的人生智慧],华夏经纬,2016-7-8</ref> 。不仅在印度文学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文学地位,在世界范围内也影响深远。
==特点==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