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32
次編輯
變更
麻芛(麻薏)
,無編輯摘要
中部地區農家在日據時代廣泛種植黃麻,在彰化以南、豐原以北較少有栽種。
日本以殖民政策的方式,在台灣發展現代化農業,採取「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策略,發展農業,大量出口稻米和蔗糖,以生產日本所需的糧食,來支持日本對世界的侵略戰爭,因應運銷的需求,需要大量的麻袋,故對麻布袋的需求大增 。 台灣光復後,農業因在戰時遭到破壞,因此農業生產嚴重退步。台灣光復以後,在民國四十二年為配合米糖增產,黃麻生產列入第一期經濟建設四年計劃內,以自給自足為目標。不過到50年代,因為人造纖維的使用普遍,取代了黃麻的地位,黃麻的產量隨之銳減 。<ref>[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5/locate113021/t2.htmhtml 麻薏歷程],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ref>
== 美食由來 ==
"南屯地區舊稱犁頭店,早期農民栽種黃麻,取纖維製麻繩,當地農民珍惜食物黃麻的嫩葉(麻芛)作為食材,加入地瓜、魩仔魚等煮成湯食用,成為台灣中部地區百年來的特有清涼消暑湯點。"<ref>[https://images.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7-01/900/20160701006597.jpg 南屯麻芛種最多老里長:只送不賣- 生活- 中時],chinatimes.com</ref>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 class="wikitable"
|<center><img src="http://www.coir.url.tw/images/products/HE001s.jpg" width="250"></center><small>地圖<br> [http://www.coir.url.tw/images/products/HE001s.jpg 原圖鏈結] [https://www.coir.url.tw/m_coir.php?products_id=2681 圖片來自coir.url.tw]</small>
|}
</div>
中市端午節期間舉辦「麻芛文化節」及「穿木屐躦鯪鲤、呷肉粽配麻芛」等活動。
== 麻芛湯作法 == 1.在麻薏田中用鐮刀割下黃麻,因為葉脈食用起來的口感不好、苦味較重,所以割下來的黃麻需用手工把葉子跟葉脈分離,分離過後的嫩葉,再透過大量的水擠壓搓揉把裡面的苦汁擠出來。 (保存方法:南屯區寶山里[[廖振源]]里長傳授保存方式,盛產時摘取嫩葉,先去葉脈,搓揉去苦汁後,再裝袋壓擠成塊狀,放進冰箱冷凍室可保存年餘以上,隨時可拿出烹調,方便又保鮮。 2.加入地瓜,水,鹽及小魚乾煮熟。<div style="float:righ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Ue3y2evp8I
|alignment=center
</div>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10px 0 10px;; text-align:left">{| class= 麻芛湯作法 "wikitable"|<center><img src="https://imgv.azureedge.net/wpupload/2019/06/2-5d077e7ba8b9c.jpg" width= 1.在 "250"></center><small> 麻 薏田中用鐮刀割下黃麻,因為葉脈食用起來的口感不好、苦味較重,所以割下來的黃麻需用手工把葉子跟葉脈分離,分離過後的嫩葉,再透過大量的水擠壓搓揉把裡面的苦汁擠出來。 (保存方法:南屯區寶山里芛<br> [https://imgv.azureedge.net/wpupload/2019/06/2-5d077e7ba8b9c.jpg 原圖鏈結] [ 廖振源https://turnnewsapp.com/tw/scenery/106889.html 圖片來自turnnewsapp]]里長傳授保存方式,盛產時摘取嫩葉,先去葉脈,搓揉去苦汁後,再裝袋壓擠成塊狀,放進冰箱冷凍室可保存年餘以上,隨時可拿出烹調,方便又保鮮。</small>|}</div>2.加入地瓜,水,鹽及小魚乾煮熟。{-}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420家政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