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搜尋結果

前往: 導覽搜尋
  • 灶台的普及,鼎逐漸被其他器形所取代。宋朝以後,隨着金石學的興起,又有一些鼎作為裝飾品出現,除仿古的銅鼎,還有一些是金銀器、玉器或者瓷器。 作為西周禮樂制度的一部分,列鼎制度規定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九個鼎,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鼎成為等級和權力的象徵。相傳為夏代鑄造的九鼎也成為周天子王權
    5 KB (936 個字) - 2020年2月11日 (二) 20:33
  • 了軋箏,去掉方響,教坊鼓等樂器。宗廟祭禮樂也是韓國人自己編纂的,韓國目前保留的帶有雅樂性質的音樂就是《文廟祭禮樂》,使用的樂器,是仿照中國明王朝的禮樂制度。 日本的雅樂興盛於平安時代,也是以大規模合奏型態演奏的音樂。樂曲以器樂曲為多,至今仍是日本的宮廷音樂。雅樂最初在奈良時代自中國及朝鮮傳入日本,隨
    5 KB (1,128 個字) - 2020年8月3日 (一) 16:26
  • 是為當時的禮樂制度製造理論根據的。 1.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2.西周禮樂制度已經達到了一個禮樂不分家的地步,所謂"禮之所及樂必從之"。 3.西周禮樂制度用禮樂劃分等級,目的在於維護其宗法制度和君權、族權、夫權、神權,具有維護貴族的世襲制、等級制和加強統治的作用。 西周禮樂制度中的音樂教育及其反思精神豆丁
    5 KB (1,214 個字) - 2023年3月11日 (六) 23:25
  • 不可少的工具。禮樂制度在這一時期,得到非常完善的發展,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調。 東周時期,周王室衰弱,諸侯爭霸,禮壞樂崩,禮樂制度受到嚴重衝擊,進而造成儒家創始人孔子,將致力恢復西周時期的禮樂制度作為了自身的畢生追求。 以周代禮樂為工具來維護周天子的宗法統治,形成了周代特色的禮樂制度、禮樂文化和禮
    11 KB (2,915 個字) - 2020年11月15日 (日) 11:19
  • 晉葛洪《抱朴子·詰鮑》:「宮室居處則有堵雉之限,冠蓋旌旗則有文物之飾。」 南朝 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詩云『為章於天』,謂文明也。其在文物,赤白曰章。」 2. 指禮樂制度。古代用文物明貴賤,制等級,故云。 《左傳·桓公二年》:「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以臨百官。」 唐杜甫 《行次昭陵》詩:「文物多師古,朝廷半老儒。」
    29 KB (6,731 個字) - 2022年12月2日 (五) 15:39
  • 書門下平章事,與韋說並拜平章事,位至宰相。為人武斷自負。後唐開國制度多由其草創,唐朝滅亡後,繼仕後梁,以風雅自高,人皆仰之。趙光胤為前代名家,熟知禮樂制度,與郭崇韜等同掌朝政。後因與宦官楊希朗不和,懼其抑己,心不自安。同光三年(925)薨,病疽而逝,死後贈尚書左僕射。 存勖,克用長子也。初,
    12 KB (3,115 個字) - 2020年2月5日 (三) 20:54
  • 曾侯乙墓出土的樂器,大多來自於中室。其中,編鐘一架65件,編磬一架32件,鼓3件,瑟7件,笙4件,排簫2件,篪2件。它們應該是戰國初期,諸侯宮廷樂隊的基本建制。這不僅讓人們對周代的禮樂制度有了形象的認識,還包括了久已失傳的,或形制最早的古樂器。比如,十弦琴、均鍾、排簫和篪,均已失傳了大約兩千年。 曾侯乙編鐘,更是自古至今,同類樂器中出土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
    5 KB (1,255 個字) - 2020年6月22日 (一) 06:41
  • 因尊王攘夷的口號而得到孔子的大加讚賞,《論語》中記載:「子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在這次事件標誌着春秋開始,這之後齊國多次如此操作,對周朝的禮樂制度造成巨大衝擊齊國成為春秋第一位霸主,管子則以第一位法家代表出現在史書中。 孔門十哲之一的子夏,於前476年赴晉國西河(今陝西渭南)創辦了一所學堂並
    19 KB (4,613 個字) - 2021年1月5日 (二) 12:55
  • 形態,夏商兩代最早的國家、政權、文字、曆法、青銅等劃時代的文明,和兩周時期的"禮樂文化"都使得洛陽古代音樂真正開始形成了一個有代表性的系統。被納入禮樂制度的音樂,獲得了前所未有的主流文化地位,成為王權制度的展現。洛陽地區出現的大量青銅樂器,不僅作為統治階級財富和權力的象徵,更是先秦三代禮樂文化精神的
    50 KB (13,827 個字) - 2021年4月7日 (三) 22:29
  • 逐漸引申使用,把對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養也稱之為文化。在中國的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禮樂制度、法律條文等。「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從社會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禮樂制度教化百姓。漢代劉向在《說苑》中說:「凡武之興,謂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此處「文化」一詞與「武
    19 KB (5,044 個字) - 2020年6月3日 (三) 21:06
  • 周文化經過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的繼承創新和漢唐宋明經學理學的的弘揚發展,最終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氣質和心態結構,並成為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文化體系。 周文化中所包含的各種典章制度、禮樂制度和思想道德規範,成為中國幾千年封建統治的思想、政治基礎和儒學思想的源頭,影響了周以後近3000年的中華文明史。 西周王權專制的確立是經過了一個
    17 KB (4,229 個字) - 2021年10月4日 (一) 19:39
  • 臣的藩屬;藩屬之外,則是沒有開化的化外之地。 在次理論性地說明了「中華」和「夷狄」區別的文獻,目前能確認的最早文獻始於春秋戰國。孔子主張名揚周初的禮樂制度,並排除夷狄起源的文化要素。新朝皇帝王莽一改西漢冊封夷狄為王的習慣,改變華夷秩序的觀點,將匈奴和高句麗的「王」降格為「侯」,導致此等國家疏離。 唐
    4 KB (1,097 個字) - 2020年6月12日 (五) 06:11
  • 了商王為祭神而表演的舞蹈《羽舞》。 周朝宮廷舞 商朝滅亡後,隨之建立的西周王室制定了一整套詳細的禮樂制度,標誌着中國宮廷舞的正式確立。「禮」指祭祀、朝饗等儀式,「樂」指伴隨「禮」進行的樂舞。周代的禮樂制度有兩條基本內容,一是規定等級,二是規定伴隨禮的樂舞基本是雅樂。 根據周代禮樂制,不同場合,不同身
    6 KB (1,608 個字) - 2022年8月25日 (四) 15:51
  • 四、傳統視野中的「黃金時代」 第二章 青銅時代 一、文明的初現 二、青銅器及三代的物質文明 三、文字的早期形態 四、三代的天命觀念和人文傳統 五、禮樂制度與社會生活 第三章 元典時代文化的多元走向 一、春秋戰國之際的文化變革 二、士的崛起與私學的出現 三、百家爭鳴與元典創製 四、出土簡帛與先秦學術 五、尊君重民的政治倫理
    4 KB (841 個字) - 2022年9月15日 (四) 15:26
  • 柴榮勵精圖治,致力於統一大業,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壯志。在位期間,對內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修訂禮樂、制度、刑法,使得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區經濟開始復甦。對外南征北戰,西敗後蜀,收取秦、鳳、成、階四州;南摧南唐,盡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北破遼國,
    14 KB (3,764 個字) - 2023年1月1日 (日) 15:30
  • 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覲諸侯;問百年者就見之。命大師陳 詩,以觀民風,命市納賈,以觀民之所好惡,志淫好辟;命典禮,考時月,定日, 同律,禮樂制度衣服正之。山川神,有不舉者,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 宗廟,有不順者,為不孝,不孝者,君絀以爵;變禮易樂者,為不從,不從者, 君流;革制度衣服
    17 KB (4,555 個字) - 2020年11月18日 (三) 12:18
  • 江永(1681—1763),字慎修,安徽婺源(今屬江西)人。中國清代經學家、音韻學家。終生居於鄉里授徒。長於比勘,深究《三禮》,對先秦名物、禮樂制度、鍾律聲韻都有深入研究。一生著述甚豐,有《周禮疑義舉要》、《禮書綱目》、《音學辨微》、《四聲切韻表》、《鄉黨圖考》、《律呂闡微》、《深衣考誤》等。
    3 KB (775 個字) - 2021年8月12日 (四) 20:02
  • 現過109次,孔子對於「仁」的內涵有多種表述和闡釋,但最核心的說法就是「愛人」。有了愛人之仁心做基礎,才能踐行忠、恕、孝、悌等德行,才能建設、實施禮樂制度。同時,「仁」也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仁學的追求目標之一是培養君子人格。此外,孔子也把「仁」的概念擴大到政治領域,要求君主愛民,施行「德治」。
    3 KB (866 個字) - 2021年1月23日 (六) 23:29
  • 先要強固統治集團本身的凝聚力,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採取懷柔政策。司馬炎在即位的第一年,即下詔讓已成為陳留王的魏帝載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皆如魏舊,上書不稱臣。同時又賜安樂公劉禪子弟一人為駙馬都尉,第二年又解除了對漢室的禁錮。這不但緩和了朝廷內患,尤其是消除了已成為司馬氏家族統治對象
    49 KB (14,026 個字) - 2019年8月8日 (四) 15:40
  • 會所接受並逐步儒化全社會。儒家學派固守"道不過三代,法不貳後王"(《荀子·王制》)。 儒家思想的精華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與禮、從前孔子時代的禮樂制度到孔子的仁禮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禮、孔子的孝道、《論語》中的孝、《孝經》論孝、孔子的命觀、孔子命觀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觀的特徵與內涵、"修身俟命論
    54 KB (15,704 個字) - 2020年11月17日 (二) 12:05

檢視(前 20 筆 | 後 20 筆)(20 | 50 | 100 | 250 |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