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M7中戰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M7中戰車
圖片來自華人百科

M7中戰車是旨在替換M3/M5斯圖亞特戰車的方案。最初設想採用與雪曼戰車[1] 相同口徑的75公釐戰車炮,同時具備斯圖亞特戰車的速度與靈活性。然而,在開發過程中,因逾當時美國陸軍規定25短噸的輕戰車的重量,而被歸類為中戰車。相比早期型雪曼戰車,除了極速僅以微弱優勢勝出,火力不僅沒有變化,裝甲防護卻被大大削弱了。鑑於並未達到預期設想,加上全力生產雪曼戰車的因素,儘管已經列入量產計劃,但在7輛樣車評估過後,項目旋即永久擱置。

定型測試

在定型測試時發現樣車重量比預期嚴重超標,達到近29短噸,車輛性能大大降低。M7中戰車的生產立即被掛起,直到查明原因。設計團隊在對整車分析之後發現是由於鑄件比規定厚度偏厚導致的。其餘生產的6輛戰車被回爐改造,在標準許可範圍內採用盡可能輕的鑄件,一併修改了部分傳動系統,以期提升性能。修改後的車輛被稱為M7E2s。雖然測試顯示性能確實有所提升,但僅在低速下表現良好,整體性能甚至不如M4A3中戰車。6輛原型車加之軍方驗收的量產車7輛,M7中戰車僅僅生產13輛便宣告項目失敗。

研發進程

1941年1月,裝甲部隊提出研發新型輕戰車的指標要求,隨後被分配代號T7,但綜合研發指標之後,戰車的重量從14短噸上升到27短噸。根據1942年8月6日的OCM 18522令,T7E5被正式定為M7中戰車。

型號

參考文獻

  1. 雪曼戰車,home.gamer.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