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IPO溢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IPO溢價是一個專用名詞。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書,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製並作改進,是維繫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現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隸書, 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詞解釋

IPO溢價是指首日收盤價與新股內在價值之差。

IPO溢價的主要內容

(1)流通股比例低

新股溢價與流通股比例成負相關關係。流通股在企業所有股票中所占比例越大,IP0溢價程度越低。流通股比例主要從下面兩個方面來影響新股上市溢價程度:①流通股比例低,即投資者持股比例小,難以在公司股東大會上行使自己的權利,也難以獲得企業內部的信息,在二級市場上承擔更大的風險,所以需要較高的發行溢價來補償投資者的投資風險;②如果流通股比例很小的話容易引起市場的操縱行為發生,小股東的利益受到侵害,在客觀上迫使中小投資者以投機為目的參與市場交易,增加了股票溢價程度。

(2)新股發行存在體制缺陷

由於我國股票市場成立時間比較短,發展也不成熟,市場化程度不高,目前仍是一個弱勢有效市場。目前新股發行實施核准制,對監管機構、券商、上市公司等的規範運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核准制在實質上仍是批准制的一種,仍然需要管理層又「核」又「准」,與先進的註冊制還有很大的差距。體制缺陷造成了證券市場嚴重的供求矛盾,引起IP0嚴重溢價現象。

(3)投資者結構不合理,市場投機氣氛較濃

機構投資者具有穩定市場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使得市場定價率更高、價格更趨合理;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市場價格的波動頻率更少、波幅更小。但在中國證券市場上,投資者結構以個人投資者為主,機構投資者為輔。由於投資知識結構以及投資理念的差異,個人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相比,投資心理不成熟、投機心理較重,不利於證券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發揮。而且我國股市的換手率過高,這意味着市場中非理性成分占上風、投機氣氛較濃。

風險投資介入時機對創業板企業IPO抑價的影響

(1)風險投資機構介入時機越早,IPO抑價越低,證實了早期介入的風險投資機構在介入企業後更傾向於向創業企業提供「春風化雨」般的「輔導」,對IPO定價起到更為積極的作用;

(2)早期介入創業企業的風險投資機構並不是通過投資前的「篩選機制」降低IPO抑價,而是利用投資後的「增值服務機制」,通過提高創新投入與產出、改善公司內部治理水平,降低IPO抑價。

(3)高聲譽風險投資機構比低聲譽風險投資機構更傾向於早期進入創業企業,但是公司風險投資與獨立風險投資在進入創業企業時機方面無明顯差異。本文通過研究風險投資介入時機對IPO抑價的影響及其機制,證實了早期介入的風險投資機構的「增值服務機制」在IPO抑價中的積極作用,肯定了其在介入企業後對創業企業提供「春風化雨」般的幫助,有利於創業企業更好地成長;同時也證實了高聲譽風險投資機構更傾向於早期介入創業企業,能夠正確引導創業企業向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風險投資對IPO抑價率的影響

(1)風險資本的參與不能顯著降低IPO抑價率,中國的風投機構普遍缺乏經驗,使其不能充分發揮減少信息不對稱方面的作用;

(2)資歷豐富的風投機構可以有效降低IPO抑價率,在上市過程中為公眾提供專業、全面的信息,並向被投資公司引入技術和介紹資源;

(3)風險資本持股比例與IPO抑價呈顯著負相關,這表明風險資本持股有助於緩解IPO抑價現象。風險投資機構持股比例越大,風投機構參與企業管理的份額就越大,風險投資機構越容易獲得有關發行人的信息,並且他們就越有動力參與到整個發行過程中。

(4)其他因素對IPO抑價率的影響:發行費用與IPO抑價率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換手率與IPO抑價率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公司年齡與IPO抑價率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市盈率和IPO抑價率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淨資產收益率與IPO抑價率呈顯著正相關。

IPO

IPO,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一家企業第一次將它的股份向公眾出售。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據相應證監會出具的招股書或登記聲明中約定的條款通過經紀商或做市商進行銷售。一般來說,一旦首次公開上市完成後,這家公司就可以申請到證券交易所或報價系統掛牌交易。有限責任公司在申請IPO之前,應先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

證監會IPO審核工作流程分為受理、反饋會、初審會、發審會、封卷、核准發行等主要環節,分別由不同處室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對每一個發行人的審核決定均通過會議以集體討論的方式提出意見,避免個人決斷。

參考文獻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搜狐,2022-03-30
  2. 華夏古漢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