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5G大規模天線增強技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5G大規模天線增強技術》,魯照華,袁弋非,吳昊,高波,蔣 著,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1953年10月成立,隸屬於中國工信出版傳媒集團,是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專業出版社[1]。建社以來,人民郵電出版社圍繞「立足工信事業,面向現代社會,傳播科學知識,引領美好生活」的出版宗旨,已發展成為集圖書、期刊、音像電子及數字出版於一體的綜合性出版大社[2]

內容簡介

5G大規模天線增強技術以5G Rel-16協議為基礎,對多天線技術的發展歷程進行了回顧,詳細地介紹了大規模多天線增強技術在5G Rel-16中的標準化方案,重點包括碼本增強技術、波束管理增強技術、多TRP傳輸增強技術等,細緻地分析了各個方案的提出背景、設計思路、仿真結果及標準制定過程背後的技術博弈,並對多天線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

本書適合從事無線通信工作的科技人員、工科大學教師和研究生閱讀、學習,也適合作為工程技術及科研教學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章 大規模天線技術發展概述 1

1.1 無線通信系統和天線 2

1.2 多天線在移動通信的應用 4

1.2.1 波束賦形 5

1.2.2 空間分集 5

1.2.3 空間復用 5

1.2.4 干擾管理 6

1.3 大規模天線技術理論及發展歷程 6

1.3.1 數學基礎 6

1.3.2 信道相關係數特徵分析 9

1.3.3 發展歷程 11

1.4 大規模天線增強技術的主要方向 13

1.4.1 參考信號 14

1.4.2 CSI反饋 14

1.4.3 協作多點傳輸(Multi TRP) 15

1.4.4 波束管理 16

1.4.5 上行傳輸 16

1.5 小結 17

第 2章 大規模天線無線信道模型 19

2.1 無線信道概述 20

2.1.1 路徑損耗 21

2.1.2 陰影衰落 21

2.1.3 小尺度衰落 22

2.2 無線信道理論 23

2.2.1 信道的表達式 23

2.2.2 瑞利衰落 25

2.2.3 萊斯衰落 27

2.2.4 多普勒頻譜 28

2.3 信道模型 29

2.3.1 信道建模方法 29

2.3.2 信道模型介紹 31

2.4 信道建模流程 36

2.4.1 場景設置 37

2.4.2 天線設置 40

2.4.3 LOS概率計算 46

2.4.4 路徑損耗計算 48

2.4.5 穿透損耗計算 52

2.4.6 大尺度參數計算 53

2.4.7 小尺度參數計算 56

2.4.8 小尺度計算增強 62

2.4.9 基於地圖的混合信道模型 82

2.5 小結 99

第3章 大規模天線系統參考信號設計 101

3.1 CSI-RS 104

3.1.1 CSI-RS圖樣 105

3.1.2 CSI-RS序列 108

3.1.3 CSI-RS的周期與偏置設計 110

3.1.4 CSI-RS資源配置 110

3.1.5 CSI-RS與其他信號碰撞解決機制設計 111

3.1.6 CSI-RS的速率匹配 112

3.1.7 用於CSI的CSI-RS 112

3.1.8 用於跟蹤的CSI-RS 112

3.1.9 用于波束管理的CSI-RS 116

3.1.10 用於移動管理的CSI-RS 116

3.2 DM-RS 117

3.2.1 DM-RS基本設計 117

3.2.2 Rel-16低PAPR DM-RS 135

3.3 SRS 140

3.3.1 LTE中的SRS容量增強技術 141

3.3.2 SRS類型 146

3.3.3 SRS時頻碼域資源 148

3.3.4 SRS序列 151

3.3.5 SRS信令配置 154

3.3.6 SRS與其他資源的優先級處理 155

3.3.7 SRS天線切換 156

3.3.8 SRS在分量載波之間的切換 158

3.4 PT-RS 161

3.4.1 基於OFDM波形的PT-RS的設計 162

3.4.2 基於DFT-S-OFDM波形的PT-RS的設計 178

3.5 QCL關係 183

3.5.1 參考信號間的QCL關係 186

3.5.2 Rel-15 QCL的信令配置 189

3.6 小結 193

第4章 CSI反饋增強關鍵技術 195

4.1 5G中CSI測量、反饋的基本原理和關鍵技術 196

4.1.1 獲取CSI的基本方法 196

4.1.2 用於獲取CSI的參考信號 198

4.1.3 CSI報告的組成和屬性 200

4.1.4 終端處理CSI的要求和能力 204

4.2 Rel-15 Type I碼本設計方案 208

4.3 Rel-15 Type II碼本設計方案 213

4.4 Rel-16 eType II碼本設計方案 218

4.5 性能分析 226

4.6 CSI反饋的未來發展方向 229

4.7 小結 233

第5章 Multi-TRP方案 235

5.1 場景分析 236

5.2 基於單DCI的M-TRP 237

5.2.1 SDM方式 238

5.2.2 FDM-A方式 240

5.2.3 FDM-B方式 243

5.2.4 TDM-A方式 246

5.2.5 TDM-B方式 247

5.2.6 各種方式的對比與切換 250

5.2.7 DM-RS端口指示 251

5.2.8 波束指示與默認波束 252

5.3 基於多DCI的M-TRP 255

5.3.1 PDCCH 255

5.3.2 PDSCH 260

5.3.3 HARQ-ACK 261

5.3.4 亂序(Out-of-order) 270

5.3.5 速率匹配 272

5.4 M-TRP技術演進 274

第6章 波束管理增強方案 279

6.1 高頻信道特徵、系統結構及部署場景 280

6.1.1 高頻信道特性 281

6.1.2 高頻段通信系統架構 283

6.1.3 高頻部署場景 286

6.1.4 高頻組網 289

6.2 波束管理技術 292

6.2.1 波束掃描與測量 294

6.2.2 波束報告 296

6.2.3 波束指示 299

6.2.4 波束維護 302

6.2.5 波束恢復 303

6.3 波束管理後續演進 305

6.3.1 上行默認波束和默認路損確定 305

6.3.2 上下行多面板同時傳輸 307

6.3.3 MU-MIMO下的感知干擾的波束管理 312

6.3.4 基於人工智能(AI)的波束管理增強 316

6.4 小結 318

第7章 上行傳輸增強 319

7.1 PUSCH傳輸 320

7.1.1 基於碼本的PUSCH傳輸 322

7.1.2 非碼本的PUSCH傳輸 326

7.2 上行功率控制 328

7.2.1 波束相關的功率控制 329

7.2.2 CA、DC的功率共享 345

7.2.3 PHR 348

7.3 上行滿功率傳輸增強 351

7.3.1 上行滿功率傳輸增強的約束因素 352

7.3.2 上行滿功率傳輸模式1 354

7.3.3 上行滿功率傳輸模式2 358

7.4 小結 363

第8章 大規模天線的IMT-2020性能評估 365

8.1 IMT-2020的關鍵性能指標 366

8.2 IMT-2020 eMBB系統頻譜效率的評估 369

8.2.1 室內熱點場景 370

8.2.2 密集城區場景 371

8.2.3 鄉村場景 371

8.3 小結 372

第9章 未來技術演進 373

9.1 非理想互易性CSI獲取 374

9.2 基於OAM的復用及渦旋波傳輸 379

9.2.1 OAM模態與渦旋電磁波 379

9.2.2 OAM模態正交性 381

9.2.3 OAM無線通信發展 383

9.2.4 OAM與MIMO的關係 384

9.2.5 OAM的產生與接收 386

9.2.6 未來OAM的研究方向 387

9.3 智能電磁表面 389

9.3.1 可控無線環境 389

9.3.2 智能表面的理論與設計 392

9.3.3 面臨的挑戰性問題 395

9.3.4 未來研究方向 396

9.4 無蜂窩大規模MIMO 398

9.4.1 Cell-Free Massive MIMO的原理 399

9.4.2 Cell Free M-MIMO的實現 402

9.4.3 Cell-Free M-MIMO網絡的特徵 404

9.4.4 Cell-Free M-MIMO的優勢 405

9.5 太赫茲極窄波束通信 407

9.5.1 太赫茲通信介紹 407

9.5.2 太赫茲通信中的波束賦形 410

9.5.3 太赫茲通信的窄波束賦形應用前景與展望 412

9.6 小結 415

附錄 417

縮略語 427

參考文獻 435

參考文獻

  1. 國家對出版社等級是怎樣評估的 ,搜狐,2024-07-06
  2. 人民郵電出版社簡介,人民郵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