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小黑藥 |
小黑藥,中藥名。
為傘形科植物川滇變豆菜SaniculaastrantiifoliaWolffexKretsch的根。
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具有補肺止咳,滋腎養心之功效。
用於勞嗽,虛咳,乏力,腎虛腰痛,頭昏,心悸。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小黑藥
別名; 銅腳威靈仙,葉三七(《雲南中草藥》)
性味歸經; 味甘、微苦,性平。歸肺、腎經
藥材分類; 植物
目錄
功效作用臨床應用加工炮製植物學信息
功效作用
功能
補肺止咳,滋腎養心。
主治
用於勞嗽,虛咳,乏力,腎虛腰痛,頭昏,心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
注意事項
感冒及內有實熱者忌用。
相關論述
《雲南中草藥》:「補肺益腎。治肺結核,腎虛腰痛,頭暈。」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體虛心悸:小黑藥30g,蟲草9g。蒸肉餅服。
2、治產後虛弱:小黑藥30g,白牛膝15g,當歸9g,熟地9g。燉豬腳吃。
3、治小兒疳積:小黑藥15g。蒸羊肝或雞肝服。(1-3方出自《曲靖專區中草藥》)
加工炮製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挖,除去莖葉,洗淨,曬乾。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傘形科植物川滇變豆菜。
形態特徵
川滇變豆菜又名:昆明變豆菜,三台草,五匹風。多年生草本,高20-70厘米。根短而粗,直立或斜生,有許多細長的小根。莖直立,細弱或較粗壯,下部不分枝,上部2-4回叉狀分枝。基生葉紙質或近革質,圓腎形或寬卵狀心形,長2-8厘米,寬2.5-14厘米,掌狀3深裂,裂口達基部5/6-4/5,中間裂片倒卵形或寬倒卵形至菱形,側面裂片斜菱形或卵狀披針形,有時兩側邊緣有1-2深缺刻,所有裂片表面綠色,背面淡綠色,無毛,邊緣有粗圓鋸齒或間有不規則的復鋸齒,齒端有短刺毛,掌狀脈3-5條,兩面隆起;葉柄長5-16厘米,很少長達30厘米,基部有寬膜質鞘;莖生葉的形狀同基生葉;最上部的葉片小,有短柄至無柄,3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
花序呈二歧叉狀分枝,中枝較側枝略短;傘梗長3-4厘米。總苞片2,卵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3-15毫米,3裂或不分裂,邊緣有1-2不規則的刺毛狀鋸齒;傘形花序2-3出,傘輻長0.5-1厘米;小總苞片7-10,長1-1.5毫米,寬0.5-1毫米,有1脈;小傘形花序有花約10;雄花6-8,有短柄;萼齒線狀披針形或呈喙狀,長約1毫米,寬0.5毫米,基部稍聯合;花瓣綠白色或粉紅色,長1-1.2毫米,寬0.8-1毫米,近中部開始向內彎曲;雄蕊略長於花瓣;兩性花2-3,無柄;萼片和花瓣同雄花;花柱長約2毫米,向外開展。果實倒圓錐形,下部皮刺短,上部的皮刺呈鈎狀、金黃色或紫紅色;分生果的橫剖面呈圓形,胚乳腹面平直,油管小,不明顯。花果期7-10月。
分布區域
分布於四川、雲南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500-3000m的河邊雜木林下、山坡草地陰濕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