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首塬上大明宮(鄭凡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首塬上大明宮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龍首塬上大明宮》中國當代作家鄭凡濤的散文。

作品欣賞

龍首塬上大明宮

我來了,我來看你了,大明宮。我總說要來看你,可總是一次次的失約。今天,在這春意盎然的三月里,我終於來看你了,看你這龍首塬上的盛世皇宮。

我站在丹鳳門下,仰望着它雄偉壯麗的身姿。我看見一群灰色的鴿子盤旋在那飛檐翹角的城樓之上。它們用響亮的哨子歡迎着我,這遲來的朝拜人。走進丹鳳門,我就走進了大明宮,就走進了大唐夢境。

我的手指輕輕地滑過土黃色的城牆,一股厚重的千年滄桑之氣頓時充滿了我的胸膛。我看見了百官進宮時的喧囂,我聽見了遠處朝會上的鼓聲。那鼓聲「咚咚」地震動着我的心,吸引着我繼續前行。

我走進開闊的御道廣場,去追尋千年的傳奇故事。我看見滿院的大樹,在和熙的春風裡搖曳着,向我招手問候。那一排排飄舞的垂柳,是流傳萬世的絕美唐詩;那一棵棵粗壯的槐樹,是熙熙攘攘的文臣武將。眼前這些高大的梧桐樹仿佛就是當年那些威武的神策軍將士的化身。他們失去了前世的榮耀,魂魄卻不願離去。今生甘願化作大樹,依舊守衛着曾經輝煌了兩百年之久的皇宮。

這些高大的梧桐樹,開着紫紅色的花朵,映着這藍天白雲,任那濃郁的花香瀰漫在春風裡,不知不覺地醉了我的身心。

這些妍雅華淨的梧桐樹,當年為大唐皇帝引來後宮三千,粉黛無數。出了個女皇則天,生了個公主太平,養了個才人婉兒,唱了曲絕世的大明宮詞,留下了千古傳奇。還有那皇后韋氏和公主安樂,驕奢無度,貌似鮮花,心如毒蛇,弒父害兄,最終落了個身首異處,遺臭萬年。更有那楊玉環身為兒媳,卻在這裡假借出家,成功逆襲上位,攀上公公李隆基,成了千古風流事。唉,大唐的女人呀,是最美最有故事的女人。如今,這些飛鳳雖然已隨風逝去,可她們的悲喜人生成了無數文人筆下寫不盡的故事。

我順着古香古色的拱橋,跨過清清的龍首渠,來到雄偉高大的含元殿前時,我呆住了!這三出闕的高台大殿,壯闊巍峨,氣勢壯麗,令人震撼。這是唐長安城的標誌,這是唐王朝的中心。它曾經凝聚了無數雙仰慕的目光,曾經讓整個世界都在這裡黯然。

我久久地徘徊在殿前廣場,遲遲不願踏進這偉大的建築。我靜靜地看着城牆腳下嫣紅的紫荊花,看着路邊草地里嬌黃的蒲公英。它們讓這古老的含元殿充滿了春意。

含元正殿威嚴地坐落在三層大台之上。西有棲鳳閣,東有翔鸞閣。兩閣南出成飛翼,集大殿左右兩側崇樓稱作「五鳳樓」。自唐後,天下「五鳳樓」皆由此出。正所謂:「一百四十年,國容何赫然。隱隱五鳳樓,峨峨橫三川。」

我沿着曲折的長長龍尾道,緩緩地登上這高踞龍首塬南沿的大殿。每走一步,我就仿佛聽見一聲殿前的鼓聲。我的心,一下子穿越到了千年之前的大唐。

不堪的含元殿,經歷了太多太多的榮耀和苦難。曾經萬人朝拜,也曾飽受戰火的摧殘。它承載了大唐的盛世與衰落、歡喜和悲哀、美酒與鮮血!如今,它把它殘缺的根基留在這裡,讓後人觀看。它要讓後人記住,無論怎樣,它的根基永遠都在,都和這片熱土緊緊地連在一起!

我立於大殿正中,極目南望,偌大的西安城一覽無餘。往日裡那些我要極力仰視的高樓大廈,如今都在我的腳下了。這才真是於高台之上,俯萬物之渺小!

遙想當年,大唐皇帝立於此地,接受群臣萬國參拜,俯視自己的浩大都城,是何等的躊躇滿志呀!「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說的就是這個場景吧!

我不是皇帝,我也不做這皇帝夢。我想我還是繼續向北,去探尋大明宮的輝煌吧!

踏上宣政殿的地基時,我默然了。這個地位和規模僅次於含元殿的第二正殿,損壞最為嚴重。當年莊嚴肅穆的氣勢蕩然無存,如今只栽植了十幾棵巨大的法國梧桐樹,用來模擬它的巨大殿柱,留給我們這些後來人無限的想象空間。

透過星羅棋布的樹幹,我看見那個皇帝端坐在御案前,時而奮筆疾書,時而發號施令,時而喜氣洋洋,時而意志消沉。這裡的一舉一動,這裡的一紙一文,都牽繫着一個龐然帝國的每一根神經。要當好帝國的皇帝,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大唐皇帝的故事太多了。

你看那殿前騎馬擊球的李隆基,只顧着美艷的楊貴妃,卻看不見他身邊那面祖上留下來的大銅鏡。他的曾祖父李世民說過:「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可惜他沒能記住這些話,最終倉皇出逃長安,賜死肥環,自己也被兒子逼為太上皇,鬱鬱寡歡死於神龍殿了。由此以後,大唐便逐漸走向衰落了。雖然有「小太宗」李忱時期「大中之治」的短暫中興,可也經不起幾代昏君的折騰,一個曾經傲視全球的龐大帝國,最終淪陷在黃巢的滿城黃金甲中了。

我來到望仙台下,望着它殘缺的台身,不禁長吁短嘆。自古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李淵李世民父子開創了大唐盛世,卻最終讓這些奢侈荒淫的敗家子孫斷送了大好河山。

你看這紫宸殿,富麗堂皇之下,卻是烏煙瘴氣,荒誕無恥,更是血雨腥風。說什么九五之尊,享什麼富貴榮華,到頭來還不是魂斷大殿,葬送了卿卿小命?

如今只有這紫宸殿後的太液池,還一如千年的清澈着。它是這大明宮的眼睛,看得見大唐空前的盛世繁華,也看得見大唐悲苦的血雨腥風。我想它也一定能看到這片土地更加美好的將來,那時它這大明宮的眼睛會更加明亮動人!

我問岸邊這雪白的梨花,這粉紅的桃花,你們久居這裡,是看破了這皇宮的紅塵,才這麼淡定地花開花落了幾千年嗎?

長安花開,滿城流香。可這濃郁的香味能讓我忘卻這個盛世皇宮裡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嗎?不,我絕不會忘記,不會忘記那一段足以讓我們緬懷萬年的盛世,不會忘記讓我們刻骨銘心的慘痛教訓。

千年已過,恢恢大明宮已經面目全非。那些曾經叱咤風雲的王侯將相,早已化作咸陽塬上的無數荒冢了,可大唐依然在我的夢裡。我夢想着這片土地重回盛世,也不負祖宗先人的付出和期盼!

我走了,我的大明宮。我想來年這個時候我還會來看你的。看春色里,你雄偉高大的宮殿樓台;看春色里,你那些旁若無人怒放的長安花;還有春色里,你那明亮深邃的眼睛...... [1]

作者簡介

鄭凡濤,陝西咸陽人,西安某國企從事管理工作。作品發表於《當代兵團》雜誌和《文學陝軍》《冬歌文苑》《短文學》等文學網絡平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