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船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船鎮地處株洲市淥口區西南部,北與天元區三門鎮毗鄰,東南面與淦田鎮隔江相望,西與湘潭縣白石鎮相接,南與衡東縣大橋鄉相鄰,京珠高速貫穿其中,區域面積161平方千米(2017年),轄2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695個村民小組,43815人(2017年)。全鎮現有幹部職工71人,其中班子成員12名,公益性事業編制35人,行政幹部26人,暫時保留出一收一編制3名,臨聘人員7人。學校、衛生院、國土所、派出所、交警隊、信用社等社會服務機構健全,鎮機關內設五辦一所兩中心。即:黨政綜合辦、社會事務辦、綜治辦、計育辦、經濟發展辦、財政所、堂市便民服務中心、王十萬便民服務中心等機構。[1]

建制沿革

龍船鎮於2015年12月由原王十萬鄉和堂市鄉合併而成,因歷史悠久的龍船港而得名。龍船港湘江之濱"白石頭"曾是明朝初年(1384年)李姓開基祖下船上岸之地,從此發展到今天主要分布在堂市和王十萬、古岳峰三個鄉數萬人口,本地李姓在此有着630多年悠久的歷史,目前白石頭附近建有由李立先生多處題詞的"李氏宗廟",從1934年七修族譜到現在,間隔81年,目前八修族譜已經完工。

行政區劃

龍船鎮轄2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面積161平方千米(2017年),695個村民小組,43815人(2017年),鎮人民政府駐花石(原王十萬鄉人民政府駐地)。

地理位置

龍船鎮地處株洲市淥口區西南部,北與天元區三門鎮毗鄰,東南面與淦田鎮隔江相望,西與湘潭縣白石鎮相接,南與衡東縣大橋鄉相鄰。

地理坐標:北緯N27°31′21.30″ 東經E113°04′38.89

資源氣候

龍船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大陸性氣候特徵比較明顯,具有氣溫高,光照足,降水多,無霜期長等特徵,生物資源豐富,農作物繁多,林果、茶葉、畜禽、水產品比較齊全。最具盛名的是王十萬黃辣椒,其特點是色淡黃,皮透明,比普通辣椒更辣,微甜、香脆,口感極佳。以長源、神山等村大面積種植;其次是王十萬的茶葉,種植面積大產量高,其總產量一直位居全縣前幾名。礦產資源方面,擁有蘊藏豐富的煤、鐵、石灰石等礦產資源,其中,煤已在開採利用,效益可觀。同時,龍船鎮擁有沿江公路40餘公里,水資源和漁業資源十分豐富。

民生福利

龍船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實現發展成果共享。截止2017年底,全鎮已完成社會保障兜底和農村低保清理整頓工作,重新評定兜底對象146戶362人、低保167戶共計276人。全力做好了因貧因災臨時救助工作,累計發放臨時救助款12萬餘元,大病醫療補助50餘萬元,暴雨洪災專項救助款14.7萬;全鎮650餘名殘疾人享受重度殘疾護理補貼;發放農村五保資金135萬元,發放了"八一"退伍軍人慰問金14.71萬元。發放退耕還林資金37餘萬元,發放計生對象獎勵扶助資金68萬元。大力支持教育發展,切實加大學校硬件設施建設力度,王十萬中學、花石小學、堂市小學完成新校舍建設工作,切實優化了教育條件。增強衛計工作,完成堂市衛生院改造項目;完成國家免費孕前優檢276例,完成女性兩癌篩查1352人;2017年全鎮新增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對象82人,特別扶助對象12人,手術併發症對象5人,徵收社會撫養費10萬餘元。落實公共衛生防疫制度,加大衛生防疫投入,強化監督檢查、消毒清掃等舉措,全年無一例重大疫情發生。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行動,強化食品藥品安全、道路安全和消防安全,安全形勢平穩可控。高度重視信訪維穩工作,暢通信訪渠道,針對涉軍、涉礦群體和涉法涉訴人員,及時化解矛盾糾紛。認真做好安撫穩定工作,確保了我鎮全年無一人進京非訪登記。有效應對特大洪澇災害,鎮村幹部群眾眾志成城,日夜奮戰,嚴防死守,確保了湘江河堤安全,實現了未垮一堤、未傷一人,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2]

歷史文化

龍船鎮域內民俗有拜師學藝,應做進師出師酒。藝業學成後,應拜祭祖師爺,飲食習慣為一日三餐,冬閒日,也可四日八餐。喜吃辣椒,筵席一般是八碗和十碗。頗具特色的有板塘村牛皮鼓,牛皮鼓生產者譚偉如,祖傳手藝。生產歷史百餘年,產品遠銷廣東、香港、澳門、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石灰沖村雕花老人易石清,蜈蚣村木雕老藝人周利坤,根雕藝人蘇石明,年已七十,還在堅持雕刻,培養接班人。皮影戲藝人,民國時在廟前村羅姓家族班子組成,在當地有一定名聲。

風景名勝

龍船鎮風景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板塘村境內的北斗嶺,太水田村境內的譚公廟,排塘村古漢墓群,土城古城牆遺址,龍船港渡口碼頭,土城休閒渡假村,王十萬村老街碼頭、赤石村珍珠潭、花石村杜甫草堂等等,人文的積澱,豐富了這片土地的精神內涵。

村鎮經濟

截止2016年7月份,全鎮實現財政稅收552萬元,固定資產投資2.3億,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68億元;企業方面,鎮企業、中小企業53戶,從業人員1404人,擁有資產總額17858萬元,規模以上企業發展到9戶,非公經濟企業39家,占鄉鎮企業總數的73%。成功引進百益嘉萬畝珍稀苗木培育基地項目落戶楓仙橋村,赤石檳榔廠即將進入試產階段,2016年又在顏家村成功引進了顏家辣醬鴨項目,項目預計投資5個億,2016年完成一期投資1個億,投產後可上繳稅收300多萬,安置就業崗位260人以上,現已做好招商項目的前期工作。更有中國工業500強企業華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湘投資的首條干法水泥生產線,自2009年12月19日成功點火生產以來,年產熟料150萬噸,水泥210萬噸,主要經營水泥、建材製品的製造與銷售、水泥技術服務,產品銷售範圍覆蓋湖南省經濟最發達的長株潭城市圈以及衡陽地區,銷售收入可達7億元,為當地上繳稅收達1億元。

2017年,全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力加快經濟發展。克服了中心工作任務繁重、營改增稅收政策改革等多種不利因素,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穩步增長,鎮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6.9億元,占全年計劃的8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億,占全年計劃的117%,同比增長38%。努力挖掘增收潛力,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稅收全年完成財力831萬,完成年計劃任務的207.75%,經濟實力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