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硿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硿洞

中文名;龍崆洞

別稱;龍硿洞

地區;龍巖市新羅區

級別;4A級

龍崆洞也叫龍硿洞,位於龍巖市新羅區雁石鎮龍康村,距市區48公里,龍崆洞流水淙淙,景色秀麗,風物宜人,有着豐富的山林景觀和複雜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成於三億年前的古生代,經海洋三次地殼運動和間歇演變而成。龍硿洞風景區地處武夷山脈南段,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也是龍巖國家森林公園的主景區,素有'洞中桂林'、'華東第一洞'的美譽。它四周群山環抱,蒼松挺拔,修竹成林,雲海飄渺,是原野型溶洞山林風景區。

概述

龍崆洞也叫龍硿洞,位於龍巖市新羅區雁石鎮龍康村,距市區48公里,龍崆洞流水淙淙,景色秀麗,風物宜人,有着豐富的山林景觀和複雜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形成於三億年前的古生代,經海洋三次地殼運動和間歇演變而成。

地理位置

龍硿洞風景區地處武夷山脈南段,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雁石鎮,距市區48公里,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也是龍巖國家森林公園的主景區,素有『洞中桂林』、『華東第一洞』的美譽。它四周群山環抱,蒼松挺拔,修竹成林,雲海飄渺,是原野型溶洞山林風景區,是省級風景名勝區。

自然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乾燥)

旅遊景區

龍崆洞四周群山環抱,蒼松挺拔,修竹成林,雲海飄渺,是原野型溶洞山林風景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洞深2000餘米,最高處50米,有上中下三層,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景物奇異,空氣清新。進入洞內,有一前洞,可納五十餘人,宛如休息廳。進入三仙門後,石床、石象、石猴、石鷹、石蛇、石蛙等景觀,玲瓏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最大的是觀音洞,洞景開闊,可納千人,一尊鍾乳石觀音,婷婷立於石壁之上,右有白須齊胸的太上老君,左有揚的石馬,後有煉丹爐和水簾洞及長達300餘米的地下河,主洞中央兩牛臥於一汪清水之中,層層梯田,形成一幅秀麗的農家景色。龍KONG 洞大同套小洞,迂迴曲折,變化無窮,除主洞外還有16個分洞:布帆洞、鍾洞、龍傘洞、田螺洞、冬瓜洞、蛇洞、玉石洞等。洞內鍾乳懸掛,千姿百態,玲瓏剔透。洞洞相通,撲朔迷離,是個天然的大迷宮。 洞外還有龍井、龍蛋石、龍鬚瀑、睡獅岩,龍潭湖等景觀。龍崆洞是福建省罕見的天然石灰岩溶洞,許多專家考察後,稱龍崆洞為華東第一洞。

龍崆洞流水淙淙,景色秀麗,風物宜人,有着豐富的山林景觀和複雜獨特的喀斯特地貌。風景區面積為10平方公里,其核心景點龍石空洞,形成於三億年前的古生代,是海洋經三次地殼運動和間歇演變而成,為現已探明的中國特大溶洞之一。洞內總面積為5.4萬平方米,共有8個大廳,16個支洞,三千米遊程。分上、中、下三層,層層疊疊,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游於洞中,如身處迷宮。奇異絢麗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石灰石華物發育完整,石幔、石花、雲盆比皆是,更有不可多得的洞中暗河,時隱時現,遊人還可在洞中泛舟,唐代已被發現的古洞增添了許多幽趣。洞口地處山坳,四周山石嶙峋,林木茂密,時至秋日楓林盡染,色可紅天,十分壯觀。有山澗從洞口潺潺流過,更有『龍蛋』、『龍井』、『龍潭湖』、『龍爪瀑』、『睡獅岩』、『萬竹園』、『古樹林』、『龍康村』等極具特色的旅遊景觀點綴,是一個原野型溶洞山林風景區。

洞中風景

進入龍崆洞迎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紅瓦白牆的亭台水榭式建設──龍吟山莊。四周青山翠竹石岩相抱,如一漏斗,真有種世外桃源仙境的韻味。從山莊出來沿水泥路過雙龍柱門拾階而上,有一空闊地,前方一牌上書福建省領導張家坤題詞─華東第一洞,左邊一塊遊覽路線示意圖牌,右手邊便是嚮往已久的龍石空洞入口了。洞口上方,原國家旅遊局局長劉毅先生飄逸遒勁的題名「龍崆洞」三個字赫然在目。入洞口處石壁上青苔碧綠喜人,四周森然危岩,氣勢宏大。剛入洞口處石壁上青苔碧綠喜人,迎面而來的三色門轉到洞口頂壁上一些模糊不清的字跡。據說該洞在抗日戰爭時期曾為台灣部分愛國民眾的根據地。這三色門把洞口一分為三,中間黃色為平安門,左邊為幸福門,右邊為發財門。進入三色門,抬頭見右手壁上平坦開闊如一張大床的石洞,頂上有石狀若睡枕人稱仙人床,傳說遊客在上躺一躺可保平安長壽,再往前行,幾步開外便有一憨態可掬的豸石、碓嘴岩懸在眼前,在燈光的打照下顯得格外瑰奇。沿着鵝卵石鋪就的小徑往前走,便是很多景點都會有的「一線天」。[1]

「一線天」有點神奇,仰頭不見天,亦不見陽光,只見一齒狀豁口罩一團迷濛的折射光,擔負着全洞的採光通風的重任,也增添洞裡的神秘氣氛。岩石錯落有致,加之燈光映射,使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神智為之一震,在驚嘆自然偉力的同時,不由令人想起李白的詩句:「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鳴。」第一大洞是一開闊的仙人梯田,水面晶瑩清澈,田埂蜿蜒,梯次清晰,水波瀲灩,映着紅日白雲,讓人神思遐飛。仙人田田端隆起一臥石,狀若一大一小兩隻鳧水耕牛,互舐休憩。往上的石壁頂紅色燈光處是一柱巨石,仿佛《西遊記》里的定海神針,撐開上下兩片石層。洞極開闊,可納千人,據說六、七十年代當地百姓曾於洞內開大會、放映電影,不僅通風,而且晴雨不愁冬暖夏涼。出了大洞,便真的遭遇《西遊記》里的孫猴頭撞石壁、白龍馬唐僧拜佛,還有那癩蛤蟆吃天鵝等栩栩如生的諸多石岩,洞內大小石鐘乳千姿百態,石幔、石花、石筍、石盾,不一而足,亦幻亦真。

出了第一個洞中洞就來到到了第二個洞中洞。這個洞中洞比前一個要寬敞得多,分兩個大石坪,可容千人聚集。徑邊一雙色巨石,上半黑如焦煤炭下半呈船形如漿色板。導遊介紹說是「石船運煤」,名實相形,象徵着龍巖礦藏豐富的地域特色。右邊有石蛙蹲踞,前有一景河淙淙流出。和第一個內洞一樣,裡面極開闊,可納千人,據說六、七十年代當地百姓曾於洞內開大會、放映電影!這個內洞也通風良好、晴雨不愁、冬暖夏涼。再前只見一突兀奇石橫亘頭頂,宛如飛雁雕塑,果然被稱之為「望夫雁」。傳說這與雁石鎮得名的那隻河中雁有段美妙的姻緣呢。到下層洞門,此時小徑已至分岔口。岔口側有一據說深不可測的無底洞,嶙峋洞內若有光,但不見底。右邊有幾個景點,未完全開發可略作探險,左邊還有一洞中洞。穿過羊腸小道,因石壁有水滲出,水中鈣質極高,手觸之滑如凝脂,自然造化真可謂神奇,怪不得杜甫會說「造化鍾神秀」了。


到了第三個洞中洞。便見到一蘑菇狀石傘。撫摸它可保平安,故又稱「護身龍傘」。接着便是以《白蛇傳》神話為依託命名的石景,這便來到了第三洞中洞。只見洞壁斑斕如畫,下方一白色石筍翹首而出,這便是白蛇了;青蛇呢?其隔小徑一邊不遠,一座塔形岩石矗立在前,底座間似有一蛇頭探出,這就是青蛇了。其側旁有一罩狀石柱壓着,活脫脫一個雷峰塔法老和尚水漫金山的故事摹景,讓人在讚嘆其逼真的同時,不由想起那美麗動人的白蛇痴情、人神真愛,感慨讚嘆兼而有之,都化作嘻噓一片,驚起洞中石雁撲楞無數。在曲折迂迴之中,到了出洞口,其實僅是一暗河出口,後以人力通開與外湖相接,便可由此乘船而出。出得洞口,豁然開朗,一片湖光山色撲入眼際,方才醒悟傳說中的「天上一日,人間千年」那種時空跨越感的浪漫神奇

相關視頻

龍巖龍硿洞遊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