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王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王堂,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八大處公園,是一座漢傳佛教寺院,為八大處第五處。

歷史

明末清初,這裡並存兩座寺院,一是慧雲禪林,一是龍泉庵。慧雲禪林建於明朝洪熙年間,龍泉庵建於清朝順治二年。清朝道光年間,兩寺合二為一,成為如今的龍王堂。[1]

該寺以龍泉而知名。舊時「鋤月老人」(秀堃)曾作七言古風《甜水歌》一首,贊「龍泉」水:「我來翠微陟其巔,上有古剎名龍泉。松柏鬱郁布濃蔭,千尺百尺森參天。蒼皮黛色四十圍,虬枝盤曲生風煙。四時不放日光入,盛暑不熱風冷然。誰鑿石罅瀉石髓,涓涓汩汩流清泉。蓄以方池承以石,跳珠戛戛鳴琴弦。汲未烹茶香且洌,調羹炊黍味彌鮮。或曰飲之令人壽,揆之於理宜有焉。笑我飲此嗜而貪,自夏徂秋常流連。隆冬畏冷返廬舍,忽思此水回流涎。輕塵十丈風怒吼,京師苦水鬻論斗。安能移此一勺泉,甘美芳馨潤眾口。」寶廷在《偶齋詩草》一書中記載:「小榭聽泉坐,翛然萬念除。喜逢新霽後,正是仲春初。殘雪不滿樹,寒潭時見魚。永懷鋤月叟,曾此結精廬。」詩末注云:「秀楚翹先生堃,別號鋤月山人。」

1990年代起,八大處公園在此開設「龍泉茶社」。

建築

龍王堂坐西朝東。主要建築位於南部,即原來的龍泉庵:

  • 山門:硬山正脊門樓,青石額上刻「龍泉庵」三字。
  • 龍泉:山門內是一座雕欄方池,池壁用青石砌成,池水源自龍王堂下面的拱形石洞,經方池西壁的石雕龍頭口中流出,此水即「龍泉」。
  • 龍王堂:位於院西,面闊三間,前有卷棚抱廈一間。抱廈下的抱柱聯是:「威鎮蛟鼉依澤國,德施江海賴安瀾」。殿門外的對聯為:「聖德施恩滌雨露;神威乘澤仰雲霓。」殿內供奉泥塑彩繪龍王像,兩旁分列雷公電母風伯雨師等像。門上有「鋤月老人」(秀堃)書寫的「古剎龍王堂」匾額。

龍王堂北部另有一組殿堂,即原來的慧雲寺(慧雲禪林)。自東至西為文昌閣、大雄殿、臥遊閣、祖師堂。

  • 文昌閣:門朝東開,前面懸掛橫匾 「俯瞰大千」,後面懸掛橫匾「得月先」。殿內供奉關公坐像。
  • 大雄殿:面闊三間,檐下匾額「靈通宇宙」,抱柱的黑底紅字對聯為「佛德巍巍麗中天之杲日,慈風蕩蕩振大地之春雷」。殿內中央蓮花座上供奉釋迦牟尼坐像,左右為阿難尊者、迦葉尊者,三像都是21世紀初所作。
    • 妙香室、聽泉小榭:大雄殿和文昌閣之間,南首西側是妙香室,東側是聽泉小榭。聽泉小榭為敞廳,檐下橫匾「聽濤山房」,柱間有木製對聯「當戶老松生夕籟,滿山紅葉入新詩」。聽泉小榭南門外還有一副對聯「溪聲儘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 。」語出《陀羅尼經》。
  • 臥遊閣
  • 祖師堂
  • 聞妙香院:位於大雄殿以北。院內有珍珠梅等花木,還有兩架古藤蘿。

龍王堂院中松柏蒼翠,龍泉水四時不歇,環境幽雅清靜。清朝康熙年間詩人汪文柏賦七律詩一首:「松底滌池匯伏泉,蒼髯偃蓋鏡中懸。一泓湛碧浮金鬛,幾樹微黃蛻暮蟬。雲鎖磐聲僧閉戶,日移剎影客籠鞭,茗芽細潑真甘冽,歸帶餘香在舌邊。」乾隆帝曾來此,作《御製龍王堂》詩:「古廟山坳里,披榛磴道賒。樹生剎竿石,鳥啄淨櫥沙。水府石林秘,香台花雨斜。所希惠時若,霈澤始京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