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蝦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龍蝦洞位於台灣屏東縣小琉球。琉球嶼東北方一帶的珊瑚礁海岸,是波浪沿著海岸較為脆弱的地方不斷侵蝕而產生的海蝕溝景觀。此處的海蝕溝外觀寬大且深,因此每當海浪拍打進入龍蝦洞內,聲音極其洪量,潮聲如吼,蔚為壯觀。亦可到此欣賞珊瑚礁的自然奇景、探索礁石間的美麗小生物,進行一趟生態教學之旅![1]


景點介紹

龍蝦洞是一天然珊瑚礁岩,由於長期受海水浸蝕,分布著許多壺穴小地形與海蝕溝。這一帶擁有大量的海蝕溝、海蝕洞、海蝕凹壁與海蝕壺穴等自然景觀,且曾因其盛產龍蝦而得名。如今僅剩下一座座的珊瑚海蝕洞穴,但這裡仍有小琉球物種最豐富的潮間帶生態;早期為當地居民捕捉龍蝦的地方,由於龍蝦成長不及捕捉速率,現徒留發達的海蝕地形供遊客回憶當年捕捉龍蝦的情景。[2]


景觀特色

在琉球嶼東北方的龍蝦洞一帶珊瑚礁海岸,分布著許多壺穴小地形與海蝕溝。其壺穴屬於海成壺穴,壺口呈現圓形,底部因為溶蝕作用與再沉澱作用而變得很平坦。與其他地方的海成壺穴不同的是,許多壺穴裡並沒有小石子等研磨工具存在。海蝕溝是波浪沿著海岸較脆弱的地方或解理面進行侵蝕作用所產生的,所以會呈現線型的外狀。龍蝦洞的海蝕溝外觀寬且深,非常發達。每當海浪進入溝中,潮聲如吼,頗為壯觀。[3]


欣賞日出的絕佳地點

龍蝦洞日出照片來自大紀元

龍蝦洞的日出小琉球的知名景點之一。屏東縣小琉球是台灣離島中唯一的珊瑚礁島,每年約有110萬觀光人潮,島上「花瓶岩」為最著名的景點,是遊客攝影留念的地方,也可欣賞花瓶嶼的潮間帶生態之美,蛤板灣威尼斯海灘的日落、美人洞等景點,都是拍照的好地方。[4]


2015年納入「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

潮間帶保護區照片來自自由時報

小琉球島上共有多處大大小小的潮間帶,屏東縣政府與交通部於2015年會銜公告其中杉福、漁埕尾、肚仔坪、蛤板灣及龍蝦洞等5個潮間帶為「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並共同出資由鄉公所聘人員進駐杉福、漁埕尾管理,訂定同時段最多承載300人入內的規定。只是,潮間帶近幾年脫序事件頻傳,管理功效亦不彰,連最基本同時段300人在內的規則都難以落實,惟恐作為小琉球最大觀光來源的天然潮間帶資源喪失殆盡。為了觀光永續發展,政府應好好檢討管理作為,進行有效管制。[5]

視頻

【小琉球-龍蝦洞潮間帶導覽】

【小琉球 花瓶石 到 龍蝦洞海灘 360全景街景】

【<小琉球・龍蝦洞>不怕人的海龜『小丘』(尋路森寧 Seek Forest)】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