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齒輪傳動
 

外文名 :gear drive

優 點 :傳動效率高等

缺 點: 成本較高等

作 用 :傳遞兩周之間的運動和轉矩

學   科: 機械工程

齒輪傳動是指由齒輪副傳遞運動和動力的裝置,它是現代各種設備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機械傳動方式。

它的傳動比較準確,效率高,結構緊湊,工作可靠,壽命長。[1]

目錄

傳動特點

在各種傳動形式中,齒輪傳動在現代機械中應用最為廣泛。這是因為齒輪傳動有如下特點:

1)傳動精度高。前面講過,帶傳動不能保證準確的傳動比鏈傳動也不能實現恆定的瞬時傳動比,但現代常用的漸開線齒輪的傳動比,在理論上是準確、恆定不變的。這不但對精密機械與儀器是關鍵要求,也是高速重載下減輕動載荷、實現平穩傳動的重要條件。

2)適用範圍寬。齒輪傳動傳遞的功率範圍極寬,可以從0.001W到60000kW;圓周速度可以很低,也可高達150m/s,帶傳動、鏈傳動均難以比擬。

3)可以實現平行軸、相交軸、交錯軸等空間任意兩軸間的傳動,這也是帶傳動、鏈傳動做不到的。

4)工作可靠,使用壽命長。

5)傳動效率較高,一般為0.94~0.99。

6)製造和安裝要求較高,因而成本也較高。

7)對環境條件要求較嚴,除少數低速、低精度的情況以外,一般需要安置在箱罩中防塵防垢,還需要重視潤滑。

8)不適用於相距較遠的兩軸間的傳動。

9)減振性和抗衝擊性不如帶傳動等柔性傳動好。[2]

齒輪傳動類型

齒輪傳動的類型很多,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可分為不同的類型。

1.按傳動比

根據一對齒輪傳動的傳動比是否恆定來分,可分為定傳動比和變傳動比齒輪傳動。變傳動比齒輪傳動機構中齒輪一般是非圓形的,所以又稱為非圓齒輪傳動,它主要用於一些具有特殊要求的機械中。而定傳動比齒輪傳動機構中的齒輪都是圓形的,所以又稱為圓形齒輪傳動。

定傳動比齒輪傳動的類型很多,根據其主、從動輪迴轉軸線是否平行,又可將它分為兩類,即平面齒輪傳動和空間齒輪傳動。

2.按齒廓形狀

按齒廓曲線的形狀不同,可分為漸開線齒輪傳動、擺線齒輪傳動、圓弧齒輪傳動和拋物線齒輪傳動等。其中漸開線齒輪傳動應用最為廣泛。

3.按工作條件

按齒輪傳動的工作條件不同,可分為閉式齒輪傳動、開式齒輪傳動和半開式齒輪傳動。開式齒輪傳動中輪齒外露,灰塵易於落在齒面;

閉式齒輪傳動中輪齒封閉在箱體內,可保證良好的工作條件,應用廣泛;

半開式齒輪傳動比開式齒輪傳動工作條件要好,大齒輪部分浸入抽池內並有簡單的防護罩,但仍有外物侵入。

4.按齒面硬度

根據齒面硬度不同分為軟齒面齒輪傳動和硬齒面齒輪傳動。當兩輪(或其中有一輪)齒面硬度≤350HBW時,稱為軟齒面傳動;當兩輪的齒面硬度均>350HBW時,稱為硬齒面傳動。軟齒面齒輪傳動常用於對精度要求不太高的一般中、低速齒輪傳動,硬齒面齒輪傳動常用於要求承載能力強、結構緊湊的齒輪傳動。

齒輪傳動的類型雖然很多,但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傳動是其中最簡單、最基本的類型。[3]

齒面失效形式

齒輪傳動是靠齒與齒的嚙合進行工作的,輪齒是齒輪直接參與工作的部分,所以齒輪的失效主要發生在輪齒上。主要的失效形式有輪齒折斷、齒面點蝕齒面磨損、齒面膠合以及塑性變形等。

1.輪齒折斷

輪齒折斷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由於多次重複的彎曲應力和應力集中造成的疲勞折斷;

另一種是由於突然產生嚴重過載或衝擊載荷作用引起的過載折斷。

尤其是脆性材料(鑄鐵、淬火鋼等)製成的齒輪更容易發生輪齒折斷。兩種折斷均起始於輪齒受拉應力的一側。增大齒根過渡圓角半徑、改善材料的力學性能、降低表面粗糙度以減小應力集中,以及對齒根處進行強化處理(如噴丸、滾擠壓)等,均可提高輪齒的抗折斷能力。

2.齒面點蝕

輪齒工作時,前面嚙合處在交變接觸應力的多次反覆作用下,在靠近節線的齒面上會產生若干小裂紋。隨着裂紋的擴展,將導致小塊金屬剝落,這種現象稱為齒面點蝕。齒面點蝕的繼續擴展會影響傳動的平穩性,並產生振動和噪聲,導致齒輪不能正常工作。點蝕是潤滑良好的閉式齒輪傳動常見的失效形式。提高齒面硬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值,均可提高齒面的抗點蝕能力、開式齒輪傳動,由於齒面磨損較快,不出現點蝕。

3.齒面磨損

輪齒嚙合時,由於相對滑動,特別是外界硬質微粒進入嚙合工作面之間時,會導致輪齒表面磨損。齒面逐漸磨損後,齒面將失去正確的齒形,嚴重時導致輪齒過薄而折斷,齒面磨損是開式齒輪傳動的主要失效形式。為了減少磨損,重要的齒輪傳動應採用閉式傳動,並注意潤滑。

4.齒面膠合

在高速重載的齒輪傳動中,齒面間的壓力大、溫升高、潤滑效果差,當瞬時溫度過高時,將使兩齒面局部熔融、金屬相互粘連,當兩齒面做相對運動時,粘住的地方被撕破,從而在齒面上沿着滑動方向形成帶狀或大面積的傷痕,低速重載的傳動不易形成油膜,摩擦發熱雖不大,但也可能因重載而出現冷膠合。

採用黏度較大或抗膠合性能好的潤滑油,降低表面粗糙度以形成良好的潤滑條件;提高齒面硬度等均可增強齒面的抗膠合能力。

5.齒麵塑性變形

硬度較低的軟齒面齒輪,在低速重載時,由於齒面壓力過大,在摩擦力作用下,齒面金屬產生塑性流動而失去原來的齒形。

提高齒面硬度和採用黏度較高的潤滑油,均有助於防止或減輕齒麵塑性變形。

設計準則

齒輪傳動的不同失效形式在一對齒輪上面不大可能同時發生,但卻是互相影響的。例如齒面的點蝕會加劇齒面的磨損,而嚴重的磨損又會導致輪齒折斷。在一定條件下,由於輪齒折斷、齒面點蝕失效形式是主要的。因此,設計齒輪傳動時,應根據實際工作條件分析其可能發生的主要失效形式,以確定相應的設計準則。

對於閉式軟齒面(硬度≤350HBW)齒輪傳動.潤滑條件良好,齒面點蝕將是主要的失效形式,在設計時通常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設計,再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校核。

對於閉式硬齒面(硬度>350HBW)齒輪傳動,抗點蝕能力較強,輪齒折斷的司能性大,在設計計算時.通常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設計,再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校核。

開式齒輪傳動,主要失效形式是齒面磨損。但由於磨損的機理比較複雜,尚無成熟的設計計算方法,故只能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計算,用增大模數10%~20%的辦法加大齒厚,使它有較長的使用壽命,以此來考慮磨損的影響。

潤滑方式

齒輪傳動的潤滑方式,主要取決於齒輪圓周速度的大小。

1)對於開式齒輪及低速(v<0.8~2m/s)、輕載、不是很重要的閉式齒輪傳動,可定期人工加潤滑油或潤滑脂。

2)對於v=2~12m/s的閉式齒輪傳動,採用浸油潤滑。大齒輪浸入油池,藉助齒輪傳動將油帶入嚙合表面。對於圓柱齒輪,浸油深度以1~2個齒高為宜,最大浸油深度不超過大齒輪分度圓半徑的1/3。

油池中的油量與傳遞功率大小有關,單級傳動為0.35~0.7L/kW,多級傳動按級數成倍增加。

當多級傳動中低速級齒輪浸油深度合適,而高速級大齒輪未能浸入油中時,可採用帶油輪給高速級大齒輪供油。

油池深度一般不應小於30~50mm,以防止齒輪轉動時將油池底部的雜質攪起,造成潤滑油不潔,加劇齒面磨損。油池中應有充足的油量,以保證散熱。

3)對於v>12m/s的閉式齒輪傳動,宜採用噴油潤滑,將一定壓力的潤滑油噴射到輪齒嚙合面。當w≤25m/s時,噴嘴位於輪齒齧入或齧出邊均可;當v≥25m/s時,噴嘴應位於齧出一邊,及時冷卻剛嚙合後的輪齒,並進行潤滑。噴油潤滑供油充分、連續,宜用於高速、重載的重要齒輪傳動。

視頻

齒輪傳動基礎知識——新手請進

齒輪傳動比的計算

參考資料

  1. 齒輪傳動 課件,搜狐網,2019-09-15
  2. 齒輪傳動的形式與特點,搜狐網,2019-03-22
  3. 齒輪傳動機械動態圖,搜狐網,2019-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