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齊桓公分溝禮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齊桓公分溝禮燕,春秋戰國故事。[1]

故事內容 

原圖鏈接齊桓公


春秋前期,分布在我國西部、北部的戎、狄等遊牧部落勢力強盛,經常發兵侵擾中原。像齊國、晉國、秦國這樣的強國、大國還有能力抵抗侵略並予以還擊,但其他中小諸侯國勢單力薄,往往只能任人蹂躪,苦不堪言。


齊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大舉進犯燕國。燕國拚命抵抗,死守都城三個月。到最後實在撐不下去了,燕莊公只得派人冒死突圍,向齊國求救。


這個時候,齊桓公已經初步確立了諸侯霸主的地位。接到燕國的求救信,齊桓公是亦憂亦喜。憂的是這些諸侯國不經打,什麼事都要靠齊國出頭(其實燕國已經算爭氣的了,後來的邢國、衛國被狄人攻打,根本連撐上幾天等待救兵的能力都沒有);喜的是一旦齊國能打退山戎,救下燕國,自己的威望將會更上層樓。


齊桓公權衡利弊,又得到了管仲的鼓勵,於是調集大軍,北上救燕。


此時,山戎的軍隊已經在燕國擄掠了大批財物,戎兵只想快些回家分錢分女人,早不想在燕國待了。看到齊桓公帶着大軍殺來,山戎軍毫無鬥志,紛紛掉轉馬頭,四散奔逃。


燕國的圍困就此解除,燕莊公喜出望外,率領百官出城恭迎齊桓公。管仲趁機進言,說戎主殘暴,下屬部族離心離德,現在他們人困馬乏,拖着大量財物又跑不遠,如果齊燕合兵一處,全力追擊,直搗敵巢,定能殲滅其有生力量,以除後患。


燕國對山戎已經恨入骨髓,當然沒有意見。於是,兩國精銳聯合起來,沿着山戎逃亡路線追了上去。


山戎那邊歷來是打得過就燒殺搶掠,打不過就逃回巢穴。他們根本沒想到這回齊燕兩國竟會追來打他,全無防備,連戰連敗。齊燕軍隊銜尾窮追,一直打到孤竹(今河北省盧龍、灤縣一帶)才勝利班師。


仗打完了,齊桓公準備啟程回齊國去。對於齊桓公這位救命恩人,燕莊公是感恩戴德,恨不得掏出自己的心來回報他。見齊桓公要走,燕莊公就組織了盛大的歡送酒宴為他送行,並提出要親自送他一程。


可是這一送起來就沒個完了。每次齊桓公說「可以了,您回去吧」。燕莊公就依依不捨地說:「不行,我要再送一段。」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天下無不散的宴席」,類似的道理,齊桓公已經跟燕莊公說過多次了,可燕莊公還是很誠心的要一直送下去。


送行的隊伍不知不覺間已經出了燕國,進入了齊國國境。齊桓公停住馬,對燕莊公說道:「按照禮法,諸侯只有送天子才能送出自己的國境,送諸侯是不行的。現在您送我已經到了齊國境內五十里,為了不讓別人說我們的閒話,我要把這一塊土地讓給你們燕國。」當即劃地為溝,以此做兩國的分界線,把燕莊公所走過的地方都劃歸燕國。燕莊公知道再送下去是不行的了,只有和齊桓公灑淚而別。


其他諸侯國聽說齊桓公如此禮遇燕國,紛紛表態要跟從齊國,齊桓公的聲望因此大幅攀升。


不過,諸侯國君之間親切友好、溫情脈脈的場面也只能出現在這一時期,到了數百年後殺伐爭戰更加慘烈的戰國時代,齊國和燕國竟發展成欲滅對方而後快的死敵,想來不免令人唏噓感嘆。


參考資料 

  1. 齊桓公分溝禮燕 中國歷史故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