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之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齊之鸞 | |
---|---|
齊之鸞 | |
國籍 | 中國 |
知名作品 |
|
齊之鸞(QiZhiLuan),男,字瑞卿,號蓉川,安徽桐城縣城太平坊(今桐城城南)人,明朝有名的直臣,事跡入選明史,為桐城歷史上的第一位翰林。
家族歷史
齊之鸞,為安徽桐城縣城太平坊人(今桐城縣城城南)。據傳齊之鸞先祖本明代開國功臣鳳陽徐達之後,明太祖逼死中山王徐達,徐達之子徐添福避禍南遷,更姓為齊。老宰相張英的祖母(張廷玉曾祖母)就是齊之鸞的小兒子齊近的女兒。明正德六年(1511年)29歲時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後授刑部給事中。依據《蓉川公年譜》和《複姓疏》,齊之鸞先世嘗居鳳陽,元末遷居桐城,明初占籍縣市鄉,一百多年後,憲宗成化十九年癸卯正月初八日(公元1483年),家族第六世齊之鸞出生於安徽桐城縣城太平坊之舊第。(據周京《蓉川先生小傳》)
個人事跡
之鸞9歲時讀私塾。一日,同鄉前輩袁太僕來訪,恰值塾師外出,塾中學童見袁都驚恐逃散,只有之鸞端坐不動,伏案讀書。袁太僕笑道:"客人來不理會,未免不禮貌吧!"之鸞回答說:"老師教導我讀書,沒有囑咐我接待客人。"袁太僕大加賞識,後以女兒嫁之。
之鸞在任刑部給事中期間,直言敢諫。正德十一年,武宗受權奸煽惑,準備在京城開設宮市館舍,供君臣遊樂。消息傳開,朝野譁然。之鸞認為:身為天子,豈能亂政?他極力上疏,剖陳其弊,武宗遂止。中官馬永成生前即為其兄弟子侄謀官爭祿,對皇上百般獻媚,死後武宗欲授其家族官爵達90人。之鸞上疏直語:"成何功?豈能恩濫至此,臣恐天下聞而解體。"因此,封授未果。寧王朱宸濠,自恃皇族仗勢驕橫,蓄意謀反,造龍舟於江南,邀武宗駕臨,圖謀弒君篡位;之鸞同御史肖淮力諫,揭穿其陰謀,阻武宗南巡。正德十四年,宸濠果然舉兵反叛。武宗令張忠、許泰領禁軍征討,派之鸞隨軍紀錄戰功。張、許尚未到贛州,宸濠即已被江西巡撫王守仁擊潰俘獲。當時張忠等佞臣因妒忌王守仁獨得大功,想奪其功勞,令之鸞為其記功,之鸞不肯。張忠等百般威逼,之鸞說:"江西守臣有功不記,卻濫記無功的權貴,如何向黎民百姓交待?我寧願丟官,也不枉法。"張、許二人在搜捕朱宸濠逆黨時,株連無辜甚多,之鸞多方為之開釋,並向朝廷上疏,備陳征戰給人民帶來的困苦,請減免田租,停派夫役,寬赦舊欠,獲得武宗批准。平亂後,武宗迷戀江南,遊山玩水,不思返都,他屢請駕回宮,並作《迴鑾賦》以諫。又劾許泰與尚書王憲依附太監江彬,結黨營私,應當罷免;武宗寵幸二人,之鸞反遭遣責。江彬又利用當時諸將要奪王守仁平叛之功,被之鸞嚴詞拒絕而不得的怨恨心理,多方向武宗誣控之鸞,終未得逞。
武宗死,世宗立,改年號為嘉靖元年(1522年)。之鸞上疏揭發太監弄權,蒙蔽武宗,損害朝廷利益,建議世宗廣開言路,起用正人,罷黜奸佞,並極力指陳前朝的積弊。世宗雖心知所言是實,但因初即位,一時未能撥亂反正。之鸞終因忤觸權貴,降職出任崇德丞,又先後改任長興令、青州同知。因母逝,回籍奔喪,後轉任南京刑部郎中。嘉靖八年,改任陝西寧夏僉事。時關內大旱,災民苦不堪言,他關心民之疾苦,並上報皇帝。
寧夏是古代北方邊防,從紅山堡的黑水溝到定邊的南山口、花馬池一線,原有堡壘,因年久倒塌。該地是砂磧區,少土缺水,先後駐守官員,都因修不好城堡犯罪丟官。之鸞當初任僉事時,曾因這事劾過王瓊,現王瓊任總兵鎮守榆林,他調任後正是王的下屬。王要報舊怨,特向朝廷薦之鸞負責在花馬池建城堡,以此來刁難之鸞。之鸞慨然接受,勘好地勢,便帶領軍工先行拋沙,深挖丈余,得到粘土;同時於百里外山下開鑿泉水,用木梘引水到工地,供工程使用。原限5個月完工,只施工3個月,即將城堡築牢,並讓功給王瓊。王瓊由衷地佩服。從此,寧夏一帶邊境,有堅固城堡做屏障,邊防的安全得以確保。巡撫胡東皋,讚賞其才能,向朝廷推薦之鸞接替自己的職務。
此後,齊之鸞從寧夏還京,調任河南省副使,併兼任該省提學副使。不久,改任山東臨清兵備副使,後又被召回任順天府丞,未及動身,境內發生盜亂,留下鎮撫。平息後,提升為河南按察使,於嘉靖十三年(1534年)卒於任上,時年52歲,卒後列入鄉賢祠奉祀。
齊之鸞學識淵博,文彩宏麗,對桐城派的興起有先導作用。姚瑩在《桐舊集》序中曰:"自齊蓉川(之鸞)給諫以詩著有明中葉,錢田間(錢澄之)振於晚季,自是作者如林。"齊之鸞著有《蓉川集》、《南征紀行》和《入夏錄》等各若干卷。他的詩歌直面現實,出語新奇,是當之無愧的桐城派詩祖。
主要作品
齊之鸞學識淵博,文彩宏麗,對桐城派的興起有先導作用。明正德辛未進士,官至河南按察使。事跡具《明史》本傳。凡五種。一曰:《南征紀行》,為其從征宸濠時所作雜詩,後附賦一首;一曰:《悠然亭雜詩》,為其官南京時作,後附記序三首;一曰:《開堰集》,為其在安慶時所作;一曰:《歷官疏草》,皆其奏議,起正德九年,訖嘉靖八年,每種為一卷;一曰:《入夏錄》,析為三卷,乃其僉事寧夏時作,前二卷皆詩,後一卷則雜文。別以汪元錫等贈言,附於末,而總冠以《小傳》、《行狀》、《年譜》。後有山跋語,稱閒遊市闠,得遺稿數篇,已而遍歷茶坊藥肆,恣意搜輯,編次成帙,因康熙已未詔修《明史》,檄取《入夏錄》送官,遂裒而付諸剞劂。蓋之鸞位雖不顯,然在正、嘉之間,卓卓稱名臣,故史館徵其著作,以備採擇。今觀其奏疏,詞多剴切,猶可想見風采,詩則非所專長也。齊之鸞著有《蓉川集》、《南征紀行》、《奏疏》和《入夏錄》等各若干卷。他在寧夏任上修完北長城之後又留下一篇文章《北門關記》,記載了他修筑北長城的全過程。他的詩歌直面現實,出語新奇,是當之無愧的桐城派詩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