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鼓山白雲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鼓山白雲洞位於鼓山西北風池山西側,是鼓山五大景區之一。因洞在海拔700多米處,常有「白雲混入,咫尺莫辨」,故稱白雲洞。郁達夫說:「一般人所說的白雲洞的奇岩險路,果然有名不虛傳的絕景……妙處就存在於它的險峻。」[1]

景區特點

白雲洞景區以其路隘梯陡、山勢險峻著稱。沿途諸多景色,上可看山、下則看城。

這裡,有很多的好看的石頭,有很多洞穴,有很多的蒼天大樹,很多徒步和登山愛好者經常來到這裡,欣賞這裡美麗的好景。[2]

由埠興村永德信山莊旁沿石階登山。過積翠庵後,即可見石壁嵯岈。山有三重門,故稱之為「南天門」,是通天的三道門。傳說,從前三天門都有神仙居住。過哞佛嶺,仰視危岩如削壁,俯視長澗若深淵。長長的天梯龍脊道自一天門歷石階七百二十級。天梯呈45°豎立在崖壁上突出的山脊,又狹又長,有的地方只能容一人爬行,交會時,你非得側過身去。整個過程都要佝僂着身子,路的右側就是千丈絕壁,就像刀削出來的一樣。你這時只能默禱着,苦捱十幾二十分鐘,就像苦旅中扛重物默默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一直苦捱到哞佛嶺上的巨石上面,才可以嚎上幾嚎。這就是龍脊道給的人生小測驗。

白雲洞口,偶有幾棵小樹虬曲地從岩縫中頑強地伸展出綠色的軀體,在秋風中搔首弄姿;時有蒼鷹沿着山體盤旋着,長長的翅膀駕着從東海滾滾而至的雄風。白雲洞口鐫刻着清朝道咸間巨商魏傑手書「白雲洞」三個大字。旁邊有詩刻石《登白雲洞天》:「峰迴路轉望岧嶢,七百廿層危磴避;松樹萬枝連古寺,石門三度上青霄;人從龍脊崎嶇過,徑似羊腸屈曲邀;滄海白雲詩思渺,洞天深處隱堪招。」所以古人說:「福建名山,武夷第一,鼓山次之,霍童第三」。

郁達夫三上鼓山時寫有遊記,記錄積翠庵和龍脊道:……看起來四平八穩,與白雲洞一路的奇岩怪石一比,又覺得這裡是一篇堂而皇之的唐宋八大家的文章,而白雲洞那裡,卻是鬼氣陰森的李長吉的歌曲。 白雲洞岩壁深丈許,廣逾五丈,倚岩為屋,石大如蓋,長有十二丈。傳為明萬曆十四年高僧悟宗得道之處。相傳洞深可及連江縣,但從未有人嘗試過。

由白雲洞逶迤西行經海音洞至仙人腳跡,惟妙惟肖。從那裡觀白雲洞就像在絕壁上的洞天仙府一樣,溪光山影,混沌一片;而海峽會展中心如海鷗欲飛;市塵廣廈正鋪天蓋地涌至鼓山腳下,可見城市化腳步之快。

以鼓山白雲洞的險峻、摩崖、海濤、茗泉、飛瀑……它是可以獲得山的十項全能冠軍的。 閩賢郭柏蒼說:「彼游石鼓者畏登屴崱,登屴崱者畏登白雲,不到白雲,不知山骨……」。

旅遊路線

公交車到鼓山中學,行走約15分鐘到埠興村—凡聖庵—白雲洞—白雲庵—尋竹林中小路繞至對面林間古道下山—積翠庵。[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