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黔西市甘棠鎮三馬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花瓣網 的圖片

黔西市甘棠鎮三馬小學12月9日,黔西電廠團委緊扣「與愛同行﹒情暖校園」主題,組織10名「映山紅」青年志願者到黔西縣甘棠鎮三馬小學開展愛心助學活動。

黔西縣甘棠鎮三馬小學地處偏遠山區,全校僅有二、五年級的28名小學生,均為留守兒童[1],學習條件極為艱苦。在此次愛心助學活動中,黔西電廠「映山紅」青年志願者給孩子們發放了閱讀[2]書籍56冊、文體用品10套和愛心大米28袋,並與他們進行交流溝通,鼓勵他們珍惜學習機會,勇於面對困難、面對人生。同時,通過簽訂為期1年的愛心助學幫扶卡,實時了解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及時為他們做好心理疏導和學業輔導,讓孩子們感受到愛心企業的關愛和溫暖。

「謝謝叔叔、阿姨的關心和幫助,我們會以你們為榜樣努力學習,不辜負大家的期望」,黔西縣甘棠鎮三馬小學學生對黔西電廠到該校開展「映山紅」青年志願者愛心助學活動表示感謝。

校園諮詢

黔西甘棠鎮三馬小學:「全科教師」守護村小38年

「高老師,我家池安濠來讀幼兒園,高老師收嗎?」三馬村一位母親帶着3歲的兒子到三馬小學門口詢問。

「收,肯定收,還不用我上門動員了。」校長高安學說。

高安學正在給學生上課

地處貴州省黔西市甘棠鎮大山深處的三馬村小學,是由2名教師和23名學生組成的教學點,教師高安學既是校長,也是學生們的全科教師,他從1985年開始一直在小學任教,從早年梨子小學的教師到如今的三馬小學「全科教師+校長」,默默堅守了38年。

高安學家住甘棠鎮梨子村高坡組,那裡過去是路、水、電「三不通」,高安學小時候讀書要翻過山走好幾里路。正因從小吃過苦頭,高安學對山里娃有着特殊的感情,工作後他一心扎進教育事業,為的就是讓山里孩子們受教育,受好的教育。

高安學與學生們一起吃午餐

孩子們有了新床鋪

參加工作的前幾年,高安學一直在梨子小學任教,2014年,鎮上各個學校合併,梨子小學解散。大家跟着到了合併的學校,唯獨偏遠的三馬小學沒有人去,他毅然決然選擇前往。

到了三馬村,除了高安學,還有史洪軍等三位老師。看着很多學生10歲還在讀一年級,有的4歲也直接讀一年級,高安學與其他老師商量將幼兒園辦起來。

高安學正在給學生報名登記

經過一年的時間,幼兒園的孩子越來越多,加上國家扶貧政策的實施,2015年,高安學與其他幾位老師商量讓幼兒園入學的孩子們免學費入園。大家一聽這想法,立即點頭同意,幼兒園免學費入園一直持續到今天。

學校條件有限,孩子們上課玩耍的地方僅三間教室和一個小操場,午休時間只能趴在桌子上睡覺,有的孩子玩累了,趴在椅子上就睡着了。

高安學看到這一幕十分不忍,向上級部門遞交了報告,為孩子們申請床鋪和玩具的資金,經相關部門研究同意了申請。他第一時間隔出一個小房間作為孩子們的午休室,還購置了床鋪和孩子們喜歡的玩具。

「我們終於有了新床鋪了。」當印滿卡通圖案的床鋪整整齊齊擺放好時,孩子們高興得手舞足蹈,選了他們喜歡的玩具抱着午休。

高安學正在給學生整理床鋪

以校為家

高安學每天早早就到學校,現在三馬小學只有他和史洪軍兩位老師,他負責二年級的全科教學,史老師負責一年級的全科教學,幼兒園由兩人輪流上課。

一開始沒有幼兒園教學經驗,他們主動邀請中心幼兒園老師來親自示範,參加各種專業培訓,盡心盡力把幼兒園開辦好,讓孩子們接受全面的教育。

高安學與學生們一起做遊戲

三馬小學是孩子們的家,也是高安學的家。學校食堂因年久失修漏雨,高安學多方協調爭取到2.42萬元資金用於修繕。他放棄休息時間,利用暑假組織工人進行修繕,「趁暑假趕緊把漏的地方修好,開學好迎接孩子們回來啊。」他說。

放學時遇上家長沒來接孩子的,他親自用車將孩子送到家,遇上下雨天,他同樣將孩子們一個一個送到家。孩子發燒感冒,他帶去衛生室看醫生,而他自己生病時卻放不下這些學生。

有一次高安學突然身體不適,去醫院檢查,醫生診斷是膽脂瘤,要做手術。但為了不耽誤學生課程,他和醫生約定星期五做手術,上完星期四的課放學後才去醫院。休息兩天他便返回了學校,他說:「我住院就只剩史老師、食堂大叔和門衛了,放心不下,課程不能耽誤了。」

送教上門

高安學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沒來上學的學生,他親自到家裡去了解情況,滿3歲還未入園的孩子,他也親自到家裡動員。

三馬村槽門組單親家庭的一位學生因智力二級殘疾不能到學校上課,平日與爺爺奶奶同住,爸爸在外務工,高安學長年為其「送教上門」,有時高安學還孩子帶上玩具。「送教上門」每半月一次,教授同齡課程,讓他和其他孩子一樣有學上。孩子每次見到高安學都很開心,親切地叫他爺爺。

除了送教上門,送學生上學放學更是常事。三馬小學的學生大多和爺爺奶奶生活,他們年齡大腿腳不便送孩子,有的家長忙於農活,高安學經常接送孩子們上下學。最遠的白泥田有四公里遠,他送完學生回來時已經是夜裡了。每天在去學校的路上遇上學生們,他也一併接到學校,看到他的車,學生們都熟悉了:「高老師,是高老師。」他的車從2014至今,一直充當着「校車」的角色。

高安學與學生們一起朗讀課文

給年輕人樹榜樣

高安學不但是全科老師,還是校長、幼兒園園長、保教員,管理營養餐、少先隊、教育資助、童伴之家等工作。史老師因心臟問題身體狀況欠佳,高安學主動承擔相對繁重的工作。三馬村偏僻,條件有限,很多年輕教師通常吃不了這份苦,但孩子需要教育。「苦了誰也不能苦了孩子,孩子一定要從小教育。」這是高安學經常對家長們說的話。

高安學正在給學生解答習題

三馬村由於地勢偏僻,距甘棠政府駐地較遠,近年來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很多村民搬到了城裡。留下的村民不多,剩下的24個山里娃讓高安學決定留在三馬小學。教育不能耽誤,即將於2025年3月退休的高安學決定將餘力都奉獻在三馬小學。

「給年輕人樹榜樣,讓教育夢繼續下去。」高安祥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

去年疫情期間,高安學主動到一線參與抗原採集、值班值守工作,自掏腰包為梨子村、新田社區捐贈米、油、礦泉水、方便麵等物資,為三馬村捐贈500元。

高安學正想方設法為學校增添設備、積極到中心幼兒園觀摩學習教學方法、參加課外培訓,年滿58歲的他,一直在路上。

參考文獻

  1. 中國留守兒童問題現狀及研究述評 ,搜狐,2020-07
  2. 閱讀的興趣培養,道客巴巴,201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