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龍江省機械工程學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黑龍江省機械工程學會成立於1980年7月,當時掛靠在黑龍江省機械科學研究院(原省機械工業研究所),由原省機械工業廳廳長李志堅同志擔任學會第一屆理事長,學會秘書處辦公地點在省機械研究院。

機構簡介

按照學會章程規定學會於1984年召開了全省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黑龍江省機械工程學會第二屆理事會。由當時省機械工業廳副廳長王鴻智同志擔任理事長,副理事長分別由王仲仁(哈工大教授)、李華敏(哈工大教授)、任善之(原哈爾濱科技大學副校長)、劉文博(原省機械研究院副院長)、陳維倫(原省科協顧問)、王世湖(原大慶市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擔任。秘書長由孫永福擔任(原省機械研究院高工),辦公地點仍設在省機械科學研究院。學會在第二屆理事會[1]的領導下,開展了大量的學術交流、研討活動,同時為了創收還組建了實業公司,進行了經營性活動。但是,由於客觀環境影響和經營不善,致使學會工作逐漸走向滑坡,最終由於財力不足以及孫永福秘書長病故,學會處於停頓狀況,不能按時換屆。

機構發展

隨着政府機構改革的深入,2000年10月,原黑龍江省機械工業廳在機構改革中被撤消,組建了黑龍江省機械工業局(為黑龍江省經濟委員會內設局,處級單位)。在機構改革中,原省機械工業廳工作人員由於新機構編制有限,規定年滿55歲一律提前退休或辦理離崗休養(簡稱退養人員)。在這種情況下,原省機械工業廳總工程師李志東同志按政策規定進入退養行列。當時省機械工業廳黨組考慮到省機械工程學會的狀態,決定學會掛靠單位由省機械科學研究院變更到省機械工業廳,辦公地點也遷到原省機械工業廳辦公樓,並責成李志東總工程師重新組建省機械工程學會。經過2001年的籌備,2002年1月在哈爾濱市召開了省機械工程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第三屆理事會。籌備過程中,由於原省機械工業廳撤消,學會的財力十分困難。為此,學會籌備人員主動面向企業、面向基層開展服務,以服務贏得企業的歡迎、支持和認可。省內大中型企業和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紛紛申請加入我會,成為團體會員單位,並為換屆大會的召開提供經濟支撐。經選舉產生的第三屆理事會理事長由李志東擔任。副理事長分別是任福君(原省科協副主席)、吳生富(原中國一重集團副總經理)、張彥敏(哈爾濱焊接所所長)、周玉(哈工大副校長)、苗立傑(哈電站集團副總經理)、郭建英(原哈爾濱理工大學副校長)、郭洪鑫(省機械研究院院長)、魏華亮(哈爾濱量具刃具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秘書長由吳際同志擔任(原省機械工業廳處長)。現三屆理事會理事共計83人,其中常務理事24人。學會行政主管部門是省經委,業務指導部門是省科協。

學術活動

黑龍江省機械工程學會在第三屆理事會的領導下,經全體會員的努力,初步打開了學會工作可喜局面,擺脫了生存困境,在行業中樹立了良好形象,會員不斷增加,學術活動活躍,得到社會認可。2003年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評為全國先進學會,2004年被省科協授予「學術活動組織獎」,2005年被省科協授予「年度省級優秀學會」。同年12月,黑龍江省民政廳、省民間組織管理局依據學會近年來工作授予「全省先進民間組織」榮譽稱號。2006年分別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和省科協授予年度全國先進學會和省級優秀學會。同時被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授予「2005年和2006年度全國省級學會之星」榮譽稱號。

按照學會章程規定,2006年6月黑龍江省機械工程學會在哈爾濱市召開了全省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與會代表採取無記名投票選舉了理事會成員及學會負責人。經選舉,黑龍江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仍由上屆理事長李志東擔任(法定代表人),副理事長分別是鄧宗全(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吳生富(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總經理)、杜兵(哈爾濱焊接研究所副所長)、邱長華(原哈爾濱工程大學校長)、苗立傑(哈爾濱電站集團副總經理)、孟祥才(佳木斯大學副校長)、郭建英(原哈爾濱理工大學副校長)、郭洪鑫(黑龍江省機械科學研究院院長)、曹軍(東北林業大學副校長)、魏華亮(哈爾濱量具刃具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秘書長仍由上屆秘書長吳際擔任。現學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共計86人。

會員單位

到目前為止,學會團體會員單位涵蓋了全省機械工程領域的大專院校,研究院所和大中型企業,如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省大學、佳木斯大學、黑龍江科技學院、哈爾濱焊接研究所、省機械科學研究院、省旋壓研究所、大慶石油化工設計院、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電站設備集團公司、哈爾濱汽輪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齊齊哈爾第一機床廠、齊齊哈爾第二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軸承集團公司、哈爾濱量具刃具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第一工具有限公司、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光宇集團、哈爾濱華崴集團、大慶油田裝備製造集團、約翰·迪爾佳聯收穫機公司等單位共計53個。個人會員800多人。學會現下設材料與測試、自動化、工業爐、設備維修、熱處理、鍛壓、特種加工、粉末冶金、液壓與氣動、焊接、機械傳動與設計、鑄造、摩擦學、物流工程、壓力容器[2]、無損檢測、科技情報、工業與產品設計和表面工程等19個專業委員會。學會還與黑龍江省機械科學研究院共同主辦了《機械工程師》科技期刊,每年大約發行近萬冊。

近年來學會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按時完成中國科協、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以及黑龍江省經委、省科協、省民間組織管理局部署的各項工作。二是積極引導會員提身到經濟建設主戰場,為黑龍江省機械工程領域科技發展做貢獻。利用各種時機,發揮學會人才優勢,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裝備工業發展進言獻策。同時開展「廠會協作」進行技術交流、技術諮詢,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三是廣泛開始多種形式學術交流活動,擴大學會影響力和凝聚力。秘書處每年組織一次大型學術年會。各專業委員會結合實際,召開不同形式學術研討會、舉辦培訓班,邀請國外學者進行學術交流等。四是堅持以人為本,積極為會員服務。積極發展會員、組織會員參加各種學術會議,舉薦優秀人才,組織申報獎項,為會員搭建展示才華的平台和開展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五是加強學會自身建設。堅持民主辦會原則,充分發揮理事作用。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提高為會員服務意識。六是經營學會。學會自2001年以來,已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自主盈虧科技社團組織。在為會員服務中兼顧有償服務,爭取經濟上的支撐,為學會生存發展創造經濟基礎。

參考文獻

  1. 理事會及各崗位職責,豆丁網,2021-05-06
  2. 壓力容器分為哪四大類,搜狐,20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