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身立旗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身立旗鯛

學名 : Heniochus varius,又稱白帶馬夫魚,為輻鰭魚綱鱸形目蝴蝶魚科的其中一種。

俗名  : 黑關刀、牛角關刀,舉旗仔(澎湖) 。

地理分布 :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安達曼海、泰國菲律賓、印尼、中國南海、東海、日本南部、台灣越南、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澳洲、馬里亞納群島、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諾魯、斐濟群島、東加、吉里巴斯、吐瓦魯、萬納杜、法屬波里尼西亞、墨西哥、加拉巴哥群島、厄瓜多等海域。西起聖誕島,東至社會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新克勒多尼亞群島。

臺灣分布 : 各海域可見其蹤跡。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蝴蝶魚目 Chaetodontiformes

科: 蝴蝶魚科 Chaetodontidae

屬: 立旗鯛屬 Heniochus

種: 黑身立旗鯛 H. varius

形態特徵

體甚側扁,背緣高而隆起,略呈三角形。頭短小;成魚眼眶上骨有一短鈍棘;頸部具明顯之強硬骨質突起。吻尖突而不呈管狀。前鼻孔後緣具鼻瓣。上下頜約等長,兩頜齒細尖。體被中大弱櫛鱗,頭部、胸部與鰭具小鱗,吻端無鱗。背鰭連續,硬棘XI-XII,軟條22-24,第IV棘略為延長;臀鰭硬棘III,軟條17-18。[1]

體黑褐色。體側具2條白色橫帶,第一條白橫帶自背鰭第I-第III向下延伸至腹部,第二條白橫帶則約自背鰭第IV硬棘末稍斜下延伸至尾鰭基部;頭背部到背鰭前方大部份區域為黑色。背鰭軟條部及尾鰭淡黃褐色至淡色;胸鰭基部黑色,餘淡色;臀鰭灰黑色;腹鰭黑色。

棲所生態

棲息於較深的潟湖及面海的珊瑚礁區斜坡。水深1至25公尺。多半單獨活動或成小群活動。主要以珊瑚蟲及小型底棲生物為食。

漁業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沈世傑 編 Shih-Chieh Shen ed. 1993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