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粗尾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粗尾蠍
黑粗尾蠍
原圖鏈接

中文學名:德蘭士瓦省副鉗蠍
拉丁學名:Parabuthus transvaalicus
別稱:黑粗尾蠍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綱:蛛形綱
目:蠍目
科:鉗蠍科
屬:粗尾蠍屬
種:黑粗尾蠍
亞種:無

黑粗尾蠍 這是一種尾巴極其粗壯的半沙漠蠍,力量相較大多數蠍類較大。喜吃小蟋蟀蜘蛛等中小型節肢動物,甚至會吃一些大型昆蟲的屍體。黑粗尾蠍Parabuthustransvaalicus 應該是目前國內(半)沙漠蠍里與紅鱷背、黃肥尾並列最熱門的品種。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來源廣、價格低、生長速度快 、飼養簡單容易上手(此上手非彼上手) 。 並且成體後很容易達到10+的巨大體型,加上在P屬里首尾比例極好,成年個體的交配與繁殖也是相對簡單的,並且產量極大,很容易達到100+的產子量。[1]

名稱

中 文 名: 黑粗尾蠍
英 文 名 :Black Thick-Tail Scorpion(與黑肥尾蠍Black Fat-Tail Scorpion區分)
拉丁學名: Parabuthus transvaalicus 繁殖方式 卵胎生。
Parabuthus屬,俗稱的粗尾蠍屬,國外書籍也俗稱Thick-tailed scorpion。但是Parabuthus Stridulus ,Parabuthus Gracilis,Parabuthus Brevimanus這幾種都是細尾巴,顯然,粗尾蠍這個譯名不能準確概括所有該屬蠍種,拆分法翻譯,para副,buthus鉗蠍。與同種的絨粗尾蠍(Parabuthusvillosus)區別,絨粗尾蠍尾部更多毛,又稱為三色絨粗尾蠍,是全世界該科動物中唯一一種白天活動的蠍子,分布更偏向非洲西海岸。
種名transvaalicus是南非的一個地名,為德蘭士瓦省,所以準確譯名為德蘭士瓦省副鉗蠍。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亞門:螯肢亞門 Chelicerata
綱:蛛形綱 Arachnida
目:蠍目 Scorpiones
科:鉗蠍科 Buthidae
屬:粗尾蠍屬 Parabuthus
種:P. transvaalicus

分布

習性棲地:沙漠。性情極兇惡、捕食性兼腐食,性情神經質。
地理分布:分布於南非博茨瓦納莫桑比克還有津巴布韋等地區。

生活習性

其實對於黑粗尾蠍,許多飼養新手和不知道的人都有一種誤會,認為其和北非的黑肥尾蠍應當具有類似的毒理結構,其實並不然,有一份LD50的資料顯示,我們可以知道,黑粗尾蠍的同比毒性甚至小於我們中國本土的蠍子(東亞鉗蠍),因此,它的危險性遠不及北非黑肥尾蠍,但是它的粗尾囊裡面有很多的毒液,而且它的注毒量及其驚人,如果對此毒性有過敏體質的人來說,這種計量的毒液也是很危險的。注意:多數成體黑粗尾蠍在感覺自己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會有噴毒現象,一定要小心,噴到眼睛里可就不好玩了,它的凶性的確是不可估量的!黑粗尾蠍漸漸在中國市場興起,這種體格健壯的蠍子,雖然我在這裡澄清了一個毒液的事實,但是大家同樣應當小心,對於過敏體質,任何一種毒都可能致死。

繁殖方式

黑粗尾蠍的繁殖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控制好溫度,做好環境,成體公蠍與母蠍見面後很快就會開始進行交配,也就是跳所謂的蠍子舞。

形體特徵

體形特徵(成體為例) :公 7~10cm、母 8~12cm。
(除了體長還有更直觀的區分方法,就是公的螯肢更粗壯,母的細小。)
食 性 :喜吃小蟋蟀、蜘蛛、中小型昆蟲,甚至會吃一些動物或大型昆蟲的屍體。
黑粗尾蠍和黑肥尾蠍的區別在於粗尾上有無長長的觸毛(黑粗尾蠍有,黑肥尾蠍幾乎沒有)

飼養

適合溫度:25~32度;適合濕度:30~40%
墊材:爬沙
黑粗尾蠍還有兩種種親,黃粗尾蠍(不是黃肥尾蠍)和白化黑粗金蠍,白化黑粗金蠍,是國內市場上有的品種,至於黃粗尾蠍,國內市場上可是很少的哦!飼養黑粗尾蠍的墊材可以用爬沙,河沙等,濾去粗糙部分,避免磨傷蠍子。不用設置水盆,用滴管將水滴在蠍口給其補充水分即可,避免濕度過大使蠍子染上黴菌

視訊

彼得異蠍vs黑粗尾蠍,體型差距有點大,會有奇蹟發生嗎



參考文獻

  1. 黑粗尾蠍. 2017-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