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瞎子島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黑瞎子島鎮,隸屬於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撫遠市。全鎮共轄2個行政村,總面積238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80人。黑瞎子島鎮地處撫遠市東北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匯流的三角地區,東、北與俄羅斯烏蘇里江黑龍江相望,西與通江鄉相連,南與烏蘇鎮相鄰。2019年7月24日,黑瞎子島鎮入選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1]

中文名: 黑瞎子島鎮

外文名: Heixiazidao Town

行政區劃代碼: 230883104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撫遠市

地理位置: 撫遠市東北部

面 積: 238 km²

下轄地區: 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南崗村

電話區號: 0454

郵政區碼: 156500

氣候條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0.06 萬

著名景點:黑瞎子島、東極廣場、東極小鎮、東方第一哨

車牌代碼: 黑D

歷史沿革

1431(永樂九年)到1433(宣德八年)年間,明朝大太監亦失哈曾先後十次率大規模船隊經過黑瞎子島。

1854年,清政府在島東北角設立了烏蘇里江口卡倫(邊防哨卡)。它在中國的行政區劃中,歸黑龍江省撫遠市管轄。

1858年5月28日(咸豐八年四月十六日),沙俄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璦琿條約》,奪去黑龍江以北約63萬平方公里土地。

1860年又強迫簽訂《北京條約》,約定中俄東段邊界以黑龍江、烏蘇里江為界,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劃歸俄國,原住這一地區的中國人,仍准留住。這一條約又強行割占了中國領土40多萬平方公里。共計割中國160萬平方公里。

1884年撥歸富克錦協領衙門派兵駐守。

1901年馮德祿、葛雲山、德夫克(赫哲族)等15戶人家上島居住。

1927年,撫遠市居民朱瑞臣一家5口人搬到黑瞎子島居住,養馬兩匹,種地若干。

1928年初,綏遠縣(現為撫遠市)知事派人到黑瞎子島調查,查明島上住有中國民戶30家,蘇戶17家,均以捕魚割草為生,蘇聯在該島無任何設備,只是蘇方有時派兵前往巡視。

1929年,張學良為奪回沙俄在東北修築的中東鐵路路權,中國東北當局將中東鐵路電報電話權收回,將蘇聯職員遣送回國,就此引發了中蘇爭奪中東鐵路所有權的大規模武裝衝突,史稱「中東路事變」。「中東路事變」後,朱瑞臣等住戶被迫陸續從黑瞎子島上搬下來。

1929年9月6日下午1時,蘇軍向烏蘇鎮發動全面進攻,中國東北軍第九旅42團2營7、8兩個連的官兵在營副官國占奎的指揮下奮起反抗,戰鬥到傍晚,終因寡不敵眾,烏蘇鎮失守,中國守軍百餘人全部陣亡。烏蘇鎮在蘇軍的炮火中變成一片廢墟。

1929年9月29日,在武裝衝突期間蘇聯軍事占領了黑瞎子島。戰敗當年12月20日,張學良派代表與蘇方簽訂《伯力協定》。這是歷史上中蘇之間發生的規模最大的一場鮮為人知的「衝突」。結果是「中東鐵路事件」回到了原點,即蘇聯人又重新「獲得」了在中東鐵路的「工作權」。但是,好端端的中國領土——黑瞎子島,卻從此成為蘇聯的囊中之物。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與蘇軍沿邊境對峙,黑瞎子島成為蘇軍據守伯力的前沿陣地。

1954年開始中國漁民不能再上島。

1964年2月23日,中蘇兩國開始就黑瞎子島歸屬問題進行談判。

1969年3月2日(珍寶島事件)中蘇交惡,蘇聯開始向島上移民。

1999年10月,俄方修建了一座高28米的東正教堂,附近有一處小型直升機場,俄方在島上建有兩處高壓電力線。

2001年7月,在銀龍水道中部修築一道鎖壩,拋石護坡。在烏蘇里江上諾沃村附近建有上島舟橋,共有浮舟107個,全長800米,舟橋兩端有固定橋墩,平時可通汽車。

2001年7月 中俄進行第四次談判,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2004年10月14日,雙方邊界爭議塵埃落定。中俄達成了關於黑瞎子島的協議。根據中俄雙方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俄羅斯將把占領的銀龍島的全部、黑瞎子島的一部分領土,以及額爾古納河上靠近內蒙古滿洲里的阿巴該圖洲渚的大部分領土,歸還給中國。

中國收回半個黑瞎子島的主權,獲地171平方公里,當中第二大的島嶼銀龍島,因位處黑瞎島之西北,故此全部歸屬中國。俄羅斯保留大烏蘇里島(黑瞎子島)東半部分,包括有丘姆卡村和俄羅斯居民的別墅。俄方並已經開始拆除島上的防禦設施。但雙方約定協定內容不公開,所以上述說法還未得到官方的正式證實。

2005年,俄羅斯國家杜馬、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和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先後批准了上述協定,從而為黑瞎子島乃至中俄邊界問題的最終解決畫上了句號。同年4月,俄羅斯政府批准了這個補充協定。而此前一個月,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也通過了關於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2008年10月14日,中俄兩國政府在黑瞎子島上舉行「中俄國界東段界樁揭幕儀式」,備受矚目的黑瞎子島,一半領土回歸中國。黑瞎子島西側約171平方公里陸地及其所屬水域正式劃歸中國。中俄兩國達成共識,將把黑瞎子島打造成為生態文明之島、合作發展之島、友好和諧之島。至此,不僅黑瞎子島的領土爭議塵埃落定,中俄長達4300公里的邊界也全部得到了確認。

2018年7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民函〔2018〕110號)批覆同意設立撫遠市黑瞎子島鎮,以撫遠市通江鄉東安村、東富村、東升村,烏蘇鎮南崗村和黑瞎子島我方一側171平方公里區域為其行政區域。

行政區劃

黑瞎子島鎮共轄2個行政村,分別是南崗村、東安村。黑瞎子島鎮人民政府駐南崗村東極小鎮。

人口

2018年,黑瞎子島鎮戶籍人口580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黑瞎子島鎮地處撫遠市東北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匯的三角地區,東、北與俄羅斯隔烏蘇里江、黑龍江相望,西與通江鄉相連,南與烏蘇鎮相鄰。黑瞎子島鎮行政區域面積238平方千米。

地質地貌

黑瞎子島現由銀龍島、黑瞎子島、明月島等3個島系的島嶼和沙洲組成,面積約335平方公里,和島國馬耳他大小相近,與長江入海口的崇明島面積相當,是香港的1/3,澳門的12倍,珍寶島的500倍。島長58800米,最寬處為14000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全鎮地勢平坦,有大面的濕地,主要生長柳樹、榆樹、楊樹、柞樹和牧草,江汊縱橫,水草豐盛。

動物資源

主要魚類有鯉魚、鯽魚、鰱魚、白魚、鰲花等幾十種,是鮭魚洄游的必經之路。

風景名勝

黑瞎子島

黑瞎子島位於撫遠市黑瞎子島鎮,地處中俄邊界撫遠市境內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交匯處主航道西南側,是中國最早見到太陽的地方。總面積約335平方公里。黑瞎子島東岸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俄羅斯遠東軍區所在地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市。該島是哈巴的天然屏障和門戶,地處險要,居烏蘇里江口,控制黑龍江、烏蘇里江主航道,是黑、烏兩江的咽喉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隨着黑瞎子島的順利回歸,撫遠的區位優勢更為明顯,戰略地位更為突出,開發潛力更為巨大。黑瞎子島國家濕地公園位於黑瞎子島西側,俄羅斯兵營舊址的南面,公園占水總面積1.2平方公里。東極寶塔位於黑龍江省撫遠市黑瞎子島東部極角,設計方案為寶塔採用八角形塔身,漢唐風格,塔高9層81米6度收分,塔基座為40米×40米方形,兩層疊起。寶塔設太極圖案圓形廣場,廣場直徑171米,代表黑瞎子島回歸的171平方公里領土;廣場兩個極點分別布設龜和麒麟。

東極廣場

東極廣場地處撫遠水道與烏蘇里江交匯處,是黑瞎子島旅遊名鎮重點景區之一。東極廣場是我國陸地領土最東端的地標性景觀,是黑瞎子島旅遊名鎮重點景區之一。景區占地3.6萬平方米,包括河口廣場、太陽亭、遊廊、極標、華表、水榭、界碑、四極文化牆、中國地圖、入口文化石、遊船碼頭、漢白玉圍欄等。東極極標雕塑,極標高49米,以古篆體的「東」字與象徵太陽的金色球體組成。無論從哪個方向望去,都是一個特大的「東」字托舉着太陽的藝術形象。極標下是巨大的大理石中國地圖。

東方第一哨

東方第一哨是全國最早見到太陽的哨所。哨所瀕臨清澈的烏蘇里江,隔江與俄羅斯相望,哨所後是小河。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到三江地區考察指導工作,為烏蘇鎮哨所親筆題詞「英雄的東方第一哨」。賈慶林、吳官正、尉健行、錢其琛、楊汝岱、郭伯雄、梁光烈等黨和國家領導,歷屆省委書記、省長都到烏蘇鎮視察過。東方第一哨被命名為「華夏東極」,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遊客到此觀日出、看雪景、訪哨所,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旅遊景區。

視頻

這裡是睡得最早的小鎮,全鎮就一個男子,毗鄰黑瞎子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