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陂木蘭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陂木蘭山

木蘭文化之源、千年香火聖地、著名革命搖籃、國家地質公園——木蘭山,地處武漢市黃陂區北部,距漢口火車站50公里,主峰海拔582.1米,景區面積78平方公里,為湖北省自然保護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木蘭山是木蘭故里,始稱於南齊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年)大詩人杜牧登木蘭山題寫了千古名句《題木蘭廟》:「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 黃陂木蘭山
  • 地理位置; 武漢市黃陂區北部,距漢口火車站50公里
  • 占地面積; 78平方公里
  • 開放時間; 8:00-19:00
  • 景點級別; AAAAA級
  • 門票價格; 80元
  • 著名景點; 木蘭索道、風洞、木蘭花苑
  • 所屬國家; 中國
  • 所屬城市; 湖北省武漢市

木蘭文化之源、千年香火聖地、著名革命搖籃、國家地質公園——木蘭山,地處武漢市黃陂區北部,距漢口火車站50公里,主峰海拔582.1米,景區面積78平方公里,為湖北省自然保護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木蘭山是木蘭故里,始稱於南齊永明三年(公元485年)。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年)大詩人杜牧登木蘭山題寫了千古名句《題木蘭廟》:「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木蘭殿、祈嗣頂、棋盤石、木蘭花樹……,這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蘊藏着的都是木蘭將軍的最動人傳說、傳承着的都是「忠、孝、勇、烈」的木蘭精神。木蘭山七宮八觀三十六殿,宗教活動始於隋唐,盛於明清,供奉神像一千餘尊,佛道兩教共處一山,全國罕見。木蘭山菩薩應近又應遠。每年來自鄂、豫、皖、湘、贛五省遊人香客絡繹不絕,特別是每逢宗教節日,這裡更是盛況空前。「秋收起義的隊伍上了井岡山,黃麻起義的隊伍上了木蘭山」。這裡是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後編入紅四方面軍)誕生地。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李先念、陳少敏、徐海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及劉鄧大軍一縱都曾在這裡進行過長期的革命鬥爭

毛澤東1955年9月在《中國農村社會主義高潮》的序言中提及:「湖北黃陂縣有座木蘭山。」「木蘭山的革命烽火燃遍了大別山」。李先念、徐向前、陳再道等革命前輩都曾興然為木蘭山揮毫題詞。

木蘭山高壓、超高壓藍片岩變質帶及大量的紅簾石地質遺蹟是研究中國中央造山帶的金鑰匙,7.5億年前這裡是三葉蟲的故鄉,這裡曾經海沸天搖,這裡被中外地質專家譽為不可多得的天然地質博物館。春日鳥語花香,夏季雲霧繚繞,秋天層林盡染,冬看銀妝素裹。清幽宜人,峰迴路轉,佳境薈萃,鬼斧神工,如仙如幻。明朝屠達盛讚:「木蘭山為西陵最勝,蓋三楚之極觀。」

風景

木蘭山坐落在木蘭故里——武漢市黃陂區北部山鄉,距武漢港50公里。她東擁木蘭湖,南瞰木蘭川,西挽灄水河。北枕大別山,海拔582.1米,方圓78平方公里,自古就有「木蘭聳翠」之美譽,被明代著名詩人屠達譽為「西陵最勝,蓋三楚之極觀」。木蘭山因木蘭將軍而得名,始稱於南齊永明三年(即公元485年),歷代的騷人墨客曾慕名而來,留下了許多臉炙人口的詩篇。唐代大詩人杜牧登臨木蘭山所作的《題木蘭廟》:「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就是對木蘭將軍英雄壯舉的真實寫照。 木蘭山還是千年香火鼎盛的宗教聖地,其宗教活動始於隋唐,盛於明清,其佛道兩教共處一山,獨具特色。特別是每年農曆八月初一,香客雲集,熱鬧非凡。

木蘭山也是著名的革命搖籃。「黃麻起義」失敗後,副總指揮吳光浩率領七十二名戰士轉戰木蘭山,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解放後,胡耀邦、李先念、徐向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全國百餘名書法家都為木蘭山題了詞。木蘭山景區已經成為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

木蘭山以自然生態為載體,以木蘭文化為特色,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神秘的宗教理念,分別建成了四大旅遊功能區即木蘭文化區、宗教朝聖區、避暑休閒區、森林越野區。建設了木蘭山索道、木蘭山迷宮、木蘭花苑、風洞、古廟區和石景公園、木蘭文化城等著名景點。

木蘭索道

沿盤山公路到小廟停車場,抬頭東眺,您會發現木蘭索道就象一位美麗少女戴着的精美項鍊一樣熠熠生輝。

下起木蘭山半山腰的小廟區,上至山頂玉皇閣的木蘭索道,全長1000餘米,高差247米,為單循環吊籃雙人式客運索道,共有吊籃一百零八個。乘坐木蘭山索道上下山,不但可以免除旅途疲勞,還可以飽覽有千餘年歷史的古寨牆,茂密的原始森林以及石景公園等木蘭勝景,「萬物皆下,唯我獨尊」的樂趣。

風洞

沿公路而上就來到下馬石小區,往東,有一牌樓,上書「風洞」二字,這就是「通海眼、顯神風」的木蘭風洞。風洞有上下兩個洞口,上洞口較窄小,單人側身方可探入,下洞口較寬大,遊人可攜手而行。洞裡巨石交錯疊壓,險不可言。洞壁上,沁水涓滴如漏,冷風呼呼,不知從何而來。剛入洞口,光線微明,越往裡走越暗,三、五丈便漆黑如墨,深不可測。相傳木蘭將軍曾在此怒斬九尾狐。風洞的魅力,不僅在於它能把人們的神思引向一個神奇的境界,還由於它曾為中國革命作過重大貢獻。一九二七年冬,著名的「黃麻起義」失敗後,吳光浩、戴克敏率領工農革命軍鄂東軍七十二人轉戰到術蘭山。他們以木蘭風洞為據點,以木蘭群山為屏障,以廣大的木蘭人民為依靠,開展頑強地革命鬥爭,木蘭山的革命峰火燃遍了大別山。 風洞內仍保留着當年革命戰士用過的石桌、石凳。[1]

參考文獻

  1. 黃陂木蘭山風景區遊覽印象記憶,星成的生活日記,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