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黃河印象(李學民)

黃河印象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黃河印象中國當代作家李學民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黃河印象

之於黃河,我總有一種複雜的情感。

黃河曲曲彎彎流經我們村莊,我的親人們世世代代在其身旁繁衍生息,生命中注定了一種非常複雜的關係。怎樣來形容我心目中的黃河呢?作家周濤說,「河流給人留下的往往是永難磨滅的記憶,是絲縷一般柔長的詩情。雖然水與水幾乎完全是一樣的,奇怪的卻是河與河完全不一樣。」「草原不管有多麼遼闊和健康,它的河流,都是鬱郁的,有一種無法說清的憂愁。」

那麼,黃河呢?黃河水始終是渾濁的,這是她以與其他河流最大的區別。倘若有一天她「清淨」了,她的生命也就到了末尾與終結。

汛期的黃河,河床寬大、「漫無際涯」,黃水沸沸揚揚浩浩湯湯,大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氣勢。用不得靠近,晝夜裡,黃河排山倒海般的喘息清晰可聞,就像急風暴雨前大草原上空喧騰的烏雲,又似大海浩浩渺渺每一次的潮汐,有一種攝人心魂的召力。那種聲音和模樣很難形容,使人說不上是害怕抑或是興奮。但一旦淪落到枯水期,卻又是另一番光景:河床突兀變低變窄,河水鬱郁,細得似絲似線,河體中兀自裸露出褐色的肌膚,任太陽和風肆虐踐踏。如果說汛期的黃河是位毫無道理可講的瘋婆子,那麼此時的她就是個弱不禁風的恙少女了。但這兩種時期都很少,一般情況下,黃河更像一位端莊淑賢的美少婦,自在那裡默默打理着家庭的小日子。

有句諺語,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對於黃河岸邊的人們來說,應該變成「靠水吃水,靠水水吃。」換句話就是,我們也吃水,水也吃我們。一般年景,特別是枯水時節,黃河給沿岸的村民灌溉滋養土地,帶來豐產豐收,養育了一代一代人。但是黃河發大水之際,尤其是大汛期,那就會使堤壩決口,莊稼被淹,宅毀人亡,生靈塗炭。

我小的時候,經歷過黃河漲大水,最為嚴重的一次,是1976年秋季的那次黃河大泛濫。黃河水前前後後包裹了我們的村子,洪水入村,勢如毒蛇猛獸,水頭灌坑如千萬條蛇首齊昂,又似萬千張鼙鼓,訇然有聲。自然,給村民帶來的損失和危害是巨大的。但黃河同時給我們又帶來了安詳與幸福。平常日子裡,擺渡、行船、跑運輸,把山裡的石頭、沙料運往平原,再把平原的黍子轉運進深山,村人們以此獲取生產與生活的資本。黃河水還可以用來洗衣、做飯,沉沙後的河水清冽甘甜,特別是做豆腐,質嫩白淨柔軟,在困難時期解救了很多村人的生活之憂。我母親那個時期白日裡織布紡紗,晨夕間顛着小腳到河道汲水做豆腐,才使我們一大家人家蔽體糊口,生活到今天。黃河中還有魚有蝦,有水鳥也有暗流。很多人生命得益於黃河水,也有一部分人因之而喪失掉了生命。

黃河,您是一條怎樣的河流呢?您有時桀驁不馴、翻臉不認人;您有時卻溫順的似個羞怯的女子。您在給我們帶來生活之本之時,同時也夾帶着不盡的苦難。

我對黃河之感情,是很複雜的。有一絲親近,有一絲惆悵,有一絲嚮往,更有一絲敬畏。儘管我不知如何準確表達我心中的感受,儘管我有時表現的對您若即若離,但有一點我是絕對肯定的,那就是我無法割捨您,更不會背叛您。因為,我畢竟是您——黃河的子孫[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