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慕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慕松(1883-1937),廣東省梅縣人。中國軍事測量之父。早年畢業於廣東武備學堂,後被選送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深造,回國任黃埔陸軍小學監督。1910年再次赴日本炮工專科學校攻讀。進入民國後,歷任南京臨時政府參謀本部第四局局長、北京政府陸地測量總局局長。1916年初,留學日本陸軍大學。1920年,前往歐洲考察軍事三年。回國後,歷任中俄界務公署參議、粵軍第三師師長等職。1928年和1933年,曾兩次代理陸軍大學校長,1929年任參謀本部測量總局局長。先後奉命宣慰新疆、西藏,後任蒙藏委員會委員長。1937年逝世於廣東省政府主席任上,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

黃慕松
黃慕松
原圖鏈接 來自360網
出生 (1883-01-01) 1883年1月1日(141歲)
廣東梅縣松源寶坑村
逝世 1937年3月20日(1937-03-20)(54歲)
國籍 中國
別名 原名承恩
職業 曾任廣東省政府主席、陸軍大學校長、蒙藏委員會委員長

人物經歷

中國軍事測量之父黃慕松,早年肄業於汕頭嶺東同文學堂。後入廣東武備學堂,畢業後選派去日本留學。先後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和炮工學院。此間加入中國同盟會。回國後,任廣東黃埔陸軍小學教官、校長。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任民軍參謀長。民國成立後,被孫中山任命為大總統府軍咨府(後改參謀本部)第五局局長。1913年任國防考察委員,曾赴蒙古、新疆實地考察。回京歷任陸地測量總局局長。1916年1月再度日本。以陸軍工兵中尉身份入日本陸軍大學31期深造。(同學覃師範、陳儀、王孝縝、朱綬光、張華輔、王樹常6人)1919年11月26日畢業。赴英國留學,並在德法兩國考察,歷時兩年。回國後,任中俄界務公署參議兼中俄會議專門委員,併兼交通部路線審查會主任。1925年5月任軍務善後委員會委員。同年南下廣州任粵軍總司令部編審委員會委員長兼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高級班副主任。1927年6月7日至7月29日代理陸軍大學校長。同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師師長,率部參加北伐戰爭。1929年8月任參謀本部測量總局局長。首次完成全國軍事測量任務,被譽為"中國軍事測量之父"。1930年再度代理陸軍大學校長。不久奉派去英國出席萬國航空會議、第四屆萬國測量家聯合會會議、第三屆萬國航空攝影測量會議,並作為中國代表團專門委員出席國際軍縮會議。1931年12月26日任參謀本部參謀次長。中國國民黨第四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並被推選中央海外黨務委員。1932年9月26日任參謀本部第一廳廳長。1933年4月,28日特任新疆宣慰使,處理新疆事變,9月任陸軍大學校長,同年底任新疆省黨部指導委員長,1934年1月奉派赴藏任致祭達賴專使並主持冊封大典。1935年3月15日任蒙藏委員會委員長,4月4日任中將,同年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執行委員。1936年兩廣事變,陳濟棠反蔣的時候,7月29日任廣東省政府主席兼廣東省保安司令。1937年3月20日在廣東去世,同年4月12日追贈為上將。有《黃慕松先生遺著》。 在民國時期,他是第一位在中央政府出任部長級職務的梅州客家人,同時以擅長軍事地理和軍事教育馳名於世,被稱為"中國軍事測量之父";他遊歷東西各國,學習軍事理論,踏遍內蒙古、新疆、西藏山水,致力於維護國家統一的事業,最後因勞瘁而倒在廣東省政府主席任上。[1]

人物軼事

1937年3月20日,年方54歲的黃慕松在中山大學附屬醫學院救治無效病逝。作為一位受到中樞信任而就任省政府主席、準備大展鴻猷的政治家,的確是人生一大遺憾。

對於黃慕松中年去世的原因,他的親屬以及歷史學者們都認為,除了常年奔波勞瘁,黃慕松冒險奔赴西藏,雖然沒有在路途上遭遇意外,但雪域高原的惡劣氣候,特別是高原反應症最終仍然成為他生命中沒有邁過去的一道坎。

過去有文獻持一種說法,認為黃慕松是死於肝病復發。黃慕松的侄子黃維藏不認同這一病因。他向記者表示,據他親耳聽長輩尤其是二伯母王氏(即黃慕松夫人)講述,二伯父去世的根本原因是"高山症",即現代所說的高原病,去世的時候,黃慕松全身皮膚通紅,不同於肝病症狀的皮膚泛黃。

學者黃羨章也認為,黃慕松的早逝與他早年奔波歐洲考察、宣慰邊疆,特別是到西藏有關,至少是高原反應症導致他的潛藏疾病一齊暴發。學者崔保新則認為,黃慕松以51歲之齡,千里迢迢使藏,翻越無數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雪山,風餐露宿,風寒浸骨,使其身體遭受極大損害。他肝部劇痛,惟不知病原。 黃慕松去世的時候,留下遺言作了自我評價:"律己則以廉潔勵清操,處事則以和平求進步,因此生平無大成就,亦無大過失。"他的人生觀可從他為子侄命名的事例找到佐證。

1933年7月,黃慕松從新疆回到內地,一度曾回到家鄉松源寶坑探親。次年初,他聽到弟弟黃焯南生了一個兒子,決定為侄子起名黃維疆。同年底,黃慕松宣撫西藏從拉薩回到廣州,聽到小弟弟黃青松也生了一個兒子,又建議將小侄子起名黃維藏,以紀念他這次維護國家統一的艱難行程。

在此之前,黃慕松給自己的兒子起名,就有維敬、維恕、維廉的字樣,從中折射出客家人踐行傳統儒家倫理的精神。

相關視頻

客家名人譜:黃慕松,跟隨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梅縣人

== 參考文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