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黃宗憲(生卒年不詳),字玉屏,號小谷,湖南新化縣城井頭街人。近代著名數學家。他是丁取忠的學生,亦是以丁取忠為首的白芙堂數學學術團體的重要成員。[1]

黃宗憲

目錄

簡介

同治十年(1871)遊學長沙「古荷池精舍」,師從丁取忠,與左潛(壬叟)、曾紀鴻(栗誠)鑽研古今算書。黃宗憲重新挖掘失傳的「大衍求一術」進行研究,運用素因數分解求定數法、創求剩率捷法,改進了秦九韶術,並增補求反乘率法,找到與不定分析的深刻聯繫。

同治十三年撰寫《求一術通解》二卷,解答一次同餘式組問題;又用求一術解決二元一次不定方程問題。在此期間,協助丁取忠編成《白芙堂算學叢書》,名噪一時,而黃宗憲的貢獻最大。

光緒二年(1876),客游上海,假館江南製造局(清廷興辦的洋務機構,內有翻譯館),與興化劉彝程(省庵)、英國傅蘭雅等名數學家切磋學術。同年冬,隨侍郎郭筠仙(嵩燾)出使泰西、英吉利、法蘭西、日斯巴尼亞(即西班牙)等國,對西方數學亦有所涉獵,偶在倫敦博物院天學書中,覓得圓率真數158位,核與曾紀鴻等昔日在國內所推得百位者一一吻合,證實舊刻無布算之偽,欣而錄供國內同仁志士參閱。

光緒八年(1882)秋回國,在京師講學,後返回原籍,專心致力於數學著作,光緒十四年脫稿《練炮宜知》,光緒二十一年出版《容園七術》3卷、《曲面容方》,光緒二十一年(1896)撰成《憫笑不計》,各書合稱《古琴古硯齋算率》,有梅城知足堂家刻本。黃的求一術程序,在電子計算機上可以很好地演算,尤為今日數學界稱道,堪稱湖南近代最富創造力的數學家。光緒三十二年受聘為新化資江小學堂算學教習。後逝於家。[2]

在他多部著作中以《求一術通解》(1874)最為重要,由左潛參定。在該書中,黃宗憲對秦九韶的《求一術》作了進一步的闡述,他不僅解答了一次同餘式組問題,還用《求一術》解決了二元一次不定方程問題。

生平

自幼天資聰慧、好學。尤喜擺籌習算。1871年(清同治十年),他為學有成器,隻身離家來長沙拜讀於算學大師丁取忠門下。在城北隅「荷池精舍」研習古今算書。他學習「健于思而銳於進,凡古算之繁者、深者、變幻而莫測者,必一一究其原」。

參考文獻

  1. 黃宗憲. [2015-11-25]. 
  2. 黃宗憲. [201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