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鳴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黃鳴龍
圖片來自搜狐

黃鳴龍(1898年8月6日-1979年7月1日),著名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生平介紹

1898年8月6日,出生於江蘇省揚州府(今揚州市)。

1918年,浙江醫藥專科學校(現浙江大學醫學院)畢業,隨即遠赴瑞士蘇黎世大學學習。

1922年在德國柏林大學深造,並獲哲學博士學位。

1924年回到中國後,歷任浙江省衛生試驗所化驗室主任、衛生署技正與化學科主任、浙江省立醫藥專科學校藥科教授等職。

1934年,黃鳴龍再度赴德國,做有機合成和分析方面的實驗並學習,後於1935年入德國維爾茨堡大學化學研究所進修。1938至1940年,在德國先靈藥廠研究,後又在英國研究女性激素。

1940至1945年,黃鳴龍回國任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昆明)研究員兼西南聯合大學教授。進行了藥物山道年的立體異構研究,並為國內外後續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1945至1952年,到美國哈佛大學做研究,創造性的改進了沃爾夫-凱惜納還原反應,此後簡稱為黃鳴龍改良還原法

1952年,黃鳴龍再次回國,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化學系主任。

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並於次年轉到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工作。

1958年,研究出了利用國產薯蕷皂甙元為原料,七步合成可的松,獲國家創造發明獎。之後,黃鳴龍的研究方向主要放在甾體化合物上,併合成出多種甾體激素類藥物及口服避孕藥。[1]

成就貢獻

山道年研究

1938年,黃鳴龍與Inhoffen研究發現膽甾雙烯酮醋酸酐及微量濃硫酸處理,發生雙烯酮-酚的移位反應

於1940年即從事山道年一類物的立體化學的研究。發現四個變質山道年在酸鹼作用下,其相對構型可成圈地互相轉變,以及證明變質山道年因三個旋光中心互相鄰近所產生的「鄰位影響」,各國學者根據黃鳴龍所解決的山道年及其一類物的相對構型,相繼推定了它們的絕對構型。這在立體化學上,是個前所未有的發現。[2][3]

黃鳴龍還原法

在有機化合物的合成和結構的測定中,當需要將醛類或酮類的羰基還原為次甲基時,常常用沃爾夫-凱惜納還原法,但是,此法條件苛刻。黃鳴龍改良的沃爾夫-凱惜納還原法在當時的國際上廣泛應用(現又改良),並編入各國有機化學教科書中,是第一個用中國人名字命名的有機反應,簡稱為黃鳴龍還原法: [1]

85%(有時可用50%)水合胼及雙縮乙二醇三縮乙二醇,同置於圓底燒瓶內,回流1小時,移去冷凝管,繼續加熱,直到溶液溫度上升至190—200C時,再插上冷凝管,保持此溫度23小時,然後按常規方法處理即得。改良的沃爾夫-凱惜納(Wolff-Kishner)還原法,產率為95%。[4][5]

七步合成可的松

1958年,黃鳴龍利用薯蕷皂甙元為原料,用微生物氧化加入11α-羥基和用氧化鈣-碘-醋酸鉀加入C21-OAc的方法,七步合成了可的松。[6] 有了合成可的松的工業基礎,60年代初期,許多重要的甾體激素如黃體素睾丸素強的松地塞米松等,都在先後生產出來。

甲地孕酮的合成方法改進

黃鳴龍對甲地孕酮的合成方法進行了改進,他改進的方法只要3步,總收率達40%。這一改進不但有一定經濟價值,並且也有一定理論意義。他還首先發現了甲地孕酮的避孕作用。[7]

參考文獻

  1. 1.0 1.1 胡亞東; 郭保章、劉惠. 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化學.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 ISBN 7-5334-3650-4. 
  2. Huang Minlon; Chien-Pen Lo、Lucy Ju-Yung Chu. Studies in the Santonin Series. I. The Two New Desmotropo-santonins and the Two New Desmotropo-santonous Acids. J. Am. Chem. Soc. 1943年9月, 65: 1780. doi:10.1021/ja01249a506 (英語). 
  3. Huang-Minlon. Studies in the Santonin Series. IV.1,2,3 The Stereochemistry of Santonin and its Derivatives. J. Am. Chem. Soc. 1948年2月, 70: 611. doi:10.1021/ja01182a050 (英語). 
  4. Huang-Minlon. A Simple Modification of the Wolff-Kishner Reduction. J. Am. Chem. Soc. 1946年12月, 68: 2487. doi:10.1021/ja01216a013 (英語). 
  5. Huang-Minlon. Reduction of Steroid Ketones and other Carbonyl Compounds by Modified Wolff--Kishner Method. J. Am. Chem. Soc. 1949年10月, 77: 3301. doi:10.1021/ja01178a008 (英語). 
  6. Huang Minlon; Tsai Tsu-Yun、Wang Chih-Chin、Chow Wei-Zan、Chen Yun-Cheng、Kin Zan-Wei、Hsu Kin-Wen、Chung Tung-Shun. Synthese Von Cortisonacetat. Acta Chimica Sinica. 1959, 25: 295. 
  7. Huang Minlon; Han Kuang-Tieng、Chow Wei-Zan. 6-Methyl-Steroid-Hormon. Synthese Von D 6-6-Methyl-17a -Hydroxy-Progesteron.. Acta Chimica Sinica. 1959, 25: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