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LOGO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科技 的圖片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The MIT Media Lab,簡稱「媒體實驗室」)成立於1980年,是一個致力於科技媒體科學,藝術和設計融合的跨學科研究室,其使命為「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媒體實驗室直屬於建築及城市規劃學院下,由MIT第十三任校長Jerome B. Wiesner及MIT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共同創辦。老實驗樓由著名的華裔建築師貝聿銘[1]設計,新實驗樓由日本著名建築師楨文彥設計。

精神理念

媒體"實驗室"致力於研發最新的計算機科技,當中許多屬於最前沿的科技發明,可說以概念性產品為主。"實驗室"不同於其它計算機公司商業性質的研究院,Nicholas Negroponte和其它教授早有共識,認為"實驗室"將專注於發明而非將科技產品化。因此"實驗室"里的發明很多都"不切實際",如研究仿魚類行為的氦氣飛艇、懸浮於空中的立體影像、會交談的計算機、被程序化的樂高積木……到處都瀰漫着一股創新活力,跳動着數字時代的脈搏,這就是媒體實驗室的精神。

研究範圍

實驗室的研究範圍為傳媒技術、計算機,生物工程[2],納米和人文科學。現已成立的研究小組有:分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納米傳感器,機器人,數字化行為,全息技術、模塊化媒體、交互式電影、社會化媒體、數字化藝術、情感計算機、電子出版、認知科學與學習、手勢與故事、有聽覺的計算機、物理與媒體、未來的歌劇、軟件代理、合成角色、可觸摸媒體以及視覺和模型,等。所有這些研究內容都屬於新興交叉學科的範疇,是具有前瞻性的創新研究。

研發合作

眾多的全球性企業,多國政府部門,及相關研究院之所以積極參與及贊助媒體實驗室的研發合作項目得益於其獨特的產學研模式。媒體實驗室的研究工作大都屬於創新、探索性的研究,贊助者參與協作,是為了開闊眼界,了解新的研究方向,得到可靠的技術產品信息;在媒體實驗室,由於教授之間、學生之間的背景很不相同,而研究的內容又相互交叉,使得教授與教授、學生教授、各個小組之間的協作非常緊密與頻繁。為了有利於協作,實驗室的33個研究小組又相互交叉,教授和學生每周都舉行固定的課題群會議,相互交流研究思路和心得。這種發散式地創新方式在單個企業內是很難進行的。 特別是要強調,贊助者每年僅支付相當於一名美國高級工程師的年薪的費用,便可得到與400位研究員組成的世界級實驗室共同研發的機會。研發合作有一個原則,即研發合作商一般不要求實驗室為其從事具體的研究工作,多數研究課題及內容由實驗室和教授自行決定,以保證在學術研究上的自主,前瞻和原創。另一方面,媒體實驗室則從贊助者那裡了解市場的動態,以及得到必要的財力和物力的支持。每個贊助單位均參加一個或幾個研究課題群,連續三年,每年贊助一定的研究經費。這是一個典型的雙贏模式。

視頻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 相關視頻

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inFORM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新視覺形象設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