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麥芽炮製方法與標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麥芽炮製方法與標準

【藥材來源】

麥芽為禾本科植物大麥Hordeum uulgareL的成熟果實經發芽乾燥而得。

【古代炮製方法】

晉代有熬(炒)令黃香(《肘後》)的方法。唐代用微炒(《千金》)、炒黃(《外台》)等法。宋代亦微炒黃(《聖惠方》)。元代有焙法(《活幼》)。明代有巴豆炒(《普濟方》)、發芽(《品匯》)、炒熟(《宋氏》)、煨(《景岳》)等炮製方法。清代有炒黑(《得配》)、炒焦(《害利》)的方法。

【現代炮製方法】

  1、麥芽:取成熟飽滿的淨大麥,用水浸泡六七成透,置能排水容器內,蓋好,每日淋水2~3次,保持濕潤,待葉芽長至0.5厘米時,取出乾燥。本品出芽率不得少於85%。   2、炒麥芽:取淨麥芽,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棕黃色,取出晾涼,篩去灰屑。   3、焦麥芽:取淨麥芽,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有爆聲,表面呈焦褐色,取出晾涼,篩去灰屑。

【飲片性狀】

麥芽呈梭形,長8~12毫米,寬3~4毫米;表面淡黃色。一端有幼芽淡黃色,皺縮或脫落,下端有纖細而彎曲的鬚根數條;質硬,破開內有黃白色大麥米一粒,粉質;氣微,味微甘。炒麥芽表面棕黃色或深黃色,偶見焦斑,有香氣。焦麥芽表面焦褐色或焦黃色,有焦香氣。

【質量標準】

麥芽水分不得過13.0%,總灰分不得過5.0%,出芽率不得少於85%。炒麥芽水分不得過12.0%,總灰分不得過4.0%。焦麥芽水分不得過10.0%。

【炮製目的】

      麥芽味甘,性平。歸脾經、胃經。具有行氣消食,健脾開胃,回乳消脹的功能。  生麥芽消食和胃,通乳。用於消化不良,乳汁鬱積,乳癖。炒麥芽性偏溫而氣香,行氣消食回乳,用於食積不消,婦女斷乳。焦麥芽性偏溫而味甘微澀,消食化滯,止瀉,用於食積不 消,脘腹脹痛,泄瀉。

【應用選擇】

  1、生用   (1)消化不良:可與谷芽、山楂、白朮、陳皮等同用,治一般消化不良,對米、面積滯或果積(食水果過多而致消化不良)有化積開胃作用,如小兒消食方(《中藥臨床應用》)。食積化熱者尤宜生用。   (2)乳癖:可與橘葉、陳皮、柴胡、香附、絲瓜絡等同用,能疏肝氣,消癖塊,可用於肝鬱氣滯,痰阻乳絡,乳房結塊,形如雞卵,可以推動,皮色不變,無明顯疼痛,或略感脹痛。   2、制用   (1)炒麥芽   ①飲食停滯:可與山楂、神曲(麩炒)等同用,治脾胃不和,飲食停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具有調和脾胃,消食化積的作用,如大山楂丸(《北京市中藥成藥選方集》)。若小兒乳積不消,時時吐乳,單味炒麥芽煎服即效。   ②中虛食少:若脾胃虛弱,食少難消,脘腹脹悶,可與人參、白朮(炒)、茯苓(去皮)、神曲(炒)、砂仁等配伍,具有健脾和胃,增進食慾的作用,如健脾丸(《準繩》)。   ③回乳:婦女產後無兒食乳,乳汁鬱積,乳房脹痛,可用本品大劑量(60~120克)煎服,或用炒麥芽15克為末,開水送服,效果明顯。若產婦無兒食乳,乳房腫脹,堅硬疼痛難忍,則可與四物湯合用,並配合皮硝外敷以軟堅散結,如回乳四物湯(《瘍醫大全》)。   (2)焦麥芽   ①食積泄瀉:常與焦山楂、焦神曲、陳皮、茯苓等同用(即三仙散加味),能消食化積,和中止瀉,可用於飲食停滯,大便泄瀉,腹中腸鳴,胸脘痞滿。   ②脾虛泄瀉:常與人參、白朮、茯苓、炮姜、烏梅炭等同用,能補氣益脾,和中止瀉,用於脾胃虛寒,運化無權,大便溏泄。

【現代研究】

麥芽含澱粉酶、轉化糖酶、維生素B、脂肪、磷脂、糊精、麥芽糖、葡萄糖等。   大麥在發芽過程中,酶的活性有顯著差別。長出芽葉者酶的活性為1:7~1:10,而無芽葉者酶的活性僅為1:3~1:5。前者乳酸含量為0.8%~1.0%,而後者乳酸含量為0.5%~0.75%。以澱粉酶為指標,對麥芽發芽工藝及其質量標準進行研究,結果認為,麥芽的長度與酶的活性有關,不同長度麥芽的澱粉酶活性各不相同。最佳發芽長度應為麥粒  本身長度的0.7~0.85倍,發芽要求均勻,發芽率在95%以上,長度為0.5~1厘米的應占80%以上,露頭芽在5%以下,另外澱粉酶應在300個糖化力單位以上為佳。  近年對麥芽炒制工藝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澱粉酶為指標。認為麥芽助消化作用與其所含的澱粉酶有密切關係,炒後對澱粉酶影響嚴重。對不同炮製品分解澱粉能力進行了測定,結果為生麥芽作用最強,炒焦品作用很弱或已失去藥用價值;同時麥芽粉劑較煎劑作用強,故主張用生品研末服最佳,亦可用微炒品研末服用,應用炒焦品煎湯服是不合理的。與之相反,有人認為不能把澱粉酶作為起消化作用的主要物質,還應注意到麥芽中可能有調整機體自身消化功能,從而達到消食目的之物質及維生素B、乳酸等。還有人提出,麥芽炒焦的作用機理是利用焦香和本身的澱粉促進胃液分泌,故不能輕易斷定澱粉酶為主要消化物質,從而否定焦麥芽和煎劑等的作用。有人既認為澱粉酶是麥芽中助消化物質,受熱易破壞,但也提到了乳酸是麥芽消導成分之一,麥芽隨炒製程度增高,其乳酸量相應增加。硝酸根離子和氯離子是動物β-澱粉酶(包括唾液澱粉酶和胰澱粉酶)的激活劑。近期實驗研究表明,炒麥芽提取物中有大量硝酸鈣和少量氯化鈉,提取物不但對胰澱粉酶有激活作用,對唾液澱粉酶也有激活作用。麥芽經炒制和水煎處理,雖然所含澱粉酶失去活性,其中動物。一澱粉酶的激活劑還存在,能激活消化道中β-澱粉酶,從而促進澱粉類食物的消化。炒麥芽含藥血清對垂體瘤細胞增殖有一定影響,低劑量短期培養促進垂體瘤細胞增殖,高劑量長期培養抑制垂體瘤細胞增殖。

【附】

  1、近代的炮製方法還有麩炒、砂燙、蒸製等。   2、文獻摘錄「半兩,巴豆三十七個,去皮心,同麥櫱炒,令麥櫱紫色,去巴豆不用,以櫱為末」(《準繩》)。「取其體輕性銳,輕可去實,銳能消散,炒香開胃,以除煩悶。生用力猛,主消麵食積滯……又能行上焦滯血,若……產後新兒飲乳,乳房脹痛,以麥芽二兩炒香研末去皮,分四服立消」(《辨義》)。

【總結】

麥芽從晉代有炮製記載以來,歷代都以炒法為主,但炒製程度卻不相同,有微炒、炒黃、炒熟、炒焦、炒黑、炒炭之分。炒黃、炒焦是現今的主要炮製方法。所以現在的炮製方法基本上是沿用的古代方法。  為了證實麥芽炒制是否合理,近年雖然作了一些實驗研究,但因研究指標始終局限於澱粉酶,所以實驗結果對麥芽炒制都是持否定意見,忽視了生、炒、焦三種炮製品的特點和在臨床上的確實療效。近期研究發現,麥芽經炒制和水煎處理仍存在着動物β-澱粉酶激活劑,能較好地說明炒麥芽的助消化作用,拓寬了研究麥芽炮製的思路和方法,也證實了某些人提出的不能單純用澱粉酶來解釋炒麥芽是正確的。但現有的研究仍局限於助消化作用的研究,尚須進一步拓寬研究內容。  在臨床應用上,生麥芽疏肝解郁作用可靠,尤其是對婦女肝鬱型的多種疾病,在方中加入生麥芽均有良效。又因生品作用較強,故食積較甚和肝氣鬱滯的乳癖均以生品為佳。但生品也能「削氣」,炒後藥性緩和,故凡兼有脾虛者宜炒用,消食而不致克伐胃氣。炒焦後兼有澀性,故消食的同時兼能止瀉。至於麥芽生用催乳,炒用回乳之說實不足信,實際上麥芽生用、炒用均能回乳。又有大劑量回乳,小劑量催乳之說,但亦不足為憑,只是大劑量回乳作用明顯,小劑量作用差。對乳汁缺少的婦女,即使小劑量的麥芽.亦無催乳作用,可能反而有回乳作用。曾見一婦女乳少,一醫生在方中用麥芽五錢(約15克),導致乳汁全無。故中醫藥書籍告誡哺乳婦女忌用是正確的。 [1]

【炮製方法】

1.麥芽:《本草品匯精要》:「去芒殼,水潰之,罨暖處生芽為櫱。」現行,取新鮮成熟飽滿的淨大麥,用水浸泡至六七成透,撈出,置席簍里,用濕物蓋嚴,每日淋水,保溫(18~25℃).待芽長至0.5cm時,取出乾燥,即可。 2.炒麥芽「《備急千金要方》:「微炒。」《外台秘要》:「炒黃。」現行,取淨麥芽,置鍋內,用文火炒至深黃色,偶見焦斑,取出放涼。 3.焦麥芽:《本草害利》:「炒焦。」現行,取淨麥芽,置鍋內,用中火炒至焦黃色,有爆鳴聲時,取出,放涼。 4.麩炒麥芽:先將麩皮撤入鍋內,待麩皮日煙時,倒入淨麥芽,用文火炒至表面呈黃色為度,取出,除去麩皮放涼。麥芽每100kg,用麩皮9kg。 [2]

參考資料